29岁的孔令贤在华为“风生水起,意气风发”,却最终选择离开。做管理“一将终成万骨枯”,做技术“人境车马喧”,既然无法撑起心中的“自由梦”,倒不如离开华为,重头再来。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华为总裁办发表一封向优秀人物学习的电子邮件,任正非点名致歉一名离职员工。全文如下:
我们要紧紧揪住优秀人物的贡献,紧紧盯住他的优点,学习他的榜样。这要成为一种文化,这就是哲学
按语:为什么优秀人物在华为成长那么困难,破格三级的人为什么还要离开。我们要依靠什么人来创造价值,为什么会有人容不得英雄。华为还是昨天的华为吗?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现在还有吗?有些西方公司也曾有过灿烂的过去。华为的文化难道不应回到初心吗?
三级团队正在学习“不要借冲刺搞低质量”、“满广志、向坤山都是我们时代的英雄”,不是导向保守主义,而是让一些真正的英雄的血性偾张,脚踏实地,英勇奋斗,理论联系实际,让这些人英勇地走上领导岗位。
为什么不能破格让他们走上主官,为什么不能破格让他们担任高级专家与职员?为什么不能按他们的实际贡献定职、定级?遍地英雄下夕烟,应在100多个代表处形成一种正气。形不成正气的主官要考虑他的去留。
转发心声社区帖子:《寻找加西亚》
加西亚,你回来吧!孔令贤,我们期待你!2014年孔令贤被破格提拔3级后,你有了令人窒息的压力,带着诚意离开了华为。周公恐惧流言日,更何况我们不是周公。是公司错了,不是你的问题。回来吧,我们的英雄。
我们要形成一个英雄倍出的机制,英雄倍出的动力,英雄倍出的文化。要紧紧揪住英雄的贡献,盯住他的优点,而不是纠结英雄的缺点。回来吧,加西亚,是公司对不起你。
孔令贤在一篇名为《新西兰移民路》中详细披露了自己离开的心路历程。(图为孔令贤)
孔令贤博客部分摘录:
说实话,以当时我在华为的情况,对那个公司的招聘目标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毕竟他们只是招聘基层软件工程师,而我自己的技术,对OpenStack细节的把握,已经没有一年前那么自信了。这反而是我想试一试的原因。
自己在华为这个位置上做的时间长了,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慢慢的就没有了“奋斗”精神,而逐渐变成了琢磨如何争取更多的资源、如何揣摩领导们的心思、如何配合公司的战略、如何制定团队的目标和方向、如何在做团队排序的同时能够让团队里每一个兄弟姐妹都能感到公平等等。
自己在技术花的时间在逐渐变少,而写PPT、开会以及团队琐事却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我知道,这种事情,在任何一个公司都存在,美其名曰:团队贡献者,这是一个程序员向上走的唯一途径,至少在华为是这样。
大环境下,我又有些特殊。去年,我被公司破格升级,岗位直接从技术14级跳到技术17级,从跟几位领导们交谈之后得知,我在公司后续应该就是走技术专家路线,于是我也断了走管理路线的心思。
其实很多人想当官,觉得当官之后工作就轻松了,底下兄弟们没日没夜加班,主管需要做的就是隔三差五带大家好吃好喝一顿,谁表现好了公开表扬一下,诸如此类。
而实际上,作为管理者,要操的心其实很多,特别是华为的管理者,除了要懂得排兵布阵,懂得做事的轻重缓急,懂得制定业务目标,要有救火能力,同时还要居安思危,迎合上头的领导们,要做出成绩,这样才能有继续上升的机会。毕竟人往高处走嘛。
我也有幸跟几位领导们接触过,感受过他们在工作上的“狼性”,我心里知道,那种生活状态不是我想要的。其实,我并不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因为那种成功,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基本上就是“一将终成万骨枯”。
好吧,老老实实钻研技术吧,但自己的岗位工作性质又给不了我研究技术的保障。基层主管这个职位在华为很特别,既要做管理,又要懂技术,是“带兵打仗”的人,更是公司政策执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但客观原因决定了基层主管做的时间长了,技术敏感度就会严重下降,在团队管理、业务扯皮,以及无休止的会议中,已经丧失了静心做技术的心,其实我已经感觉自己有这种趋势,虽然我争取到了OpenStack社区一个非主流项目的core member,客观上只是延缓这个时间而已。
所以,我迷茫了,竟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是的,进入公司4年半的时间,我目前的级别比同时进入公司的一批人都要高,公司也给了我丰厚的物质激励,我带的团队中有8名OpenStack社区正式项目的core member,我才29岁。在任何一个外人眼里,我应该是无比满足,继续努力奋斗才对。
但我想,我才29岁,我经历的东西其实不足以支撑公司给我的级别和地位,云计算需要那么多知识,我甚至想不到我精通什么;我的英语很烂,听着别人跟老外滔滔不绝时,自己只能暗暗羡慕和着急;虽然说是做基层管理,但管理方面的知识又不成系统。
如果我就是以目前这个状态继续待在华为,我以后的路,无非就是“混”而已,可能我能够混的很好,但我心里不踏实。
而且,华为的工作状态,也不太适合我这种喜欢自由、希望利用工作之余有点个人爱好(健健身、弹吉他、打打球、游游泳)、在家人需要我时能够立刻出现在家人身边的人。
妈妈、奶奶相继离我而去,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身边值得爱的人,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跟生活更好的平衡。这些东西,在华为,永远只能是奢望。
既然早晚要离开,不如趁年轻出去多走走看看,给自己多些选择。是啊,我才29岁,哪怕我出去了一事无成,大不了灰头土脸的回来,重头再来。
这就是我决定要离开的心路历程,其实我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特别是对于华为,感情很复杂,总之,我要感谢华为给我的一切。有些事情说太多就矫情了,不如留在记忆里,在未来的日子中,慢慢品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3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