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请珍惜无聊,因为无聊有益

请珍惜无聊,因为无聊有益

文 | 骆海涛


在现实生活中,你很难找到谁不知道无聊是种什么感觉。


无聊是一种普遍的人类体验——人人都认为自己时不时地会感到无聊。


但,无聊究竟是什么?


心理学家会解释说,无聊就是一种没有意图、没有目的、无所事事的状态。


甚至有心理学家煞有介事地给无聊下了“正式定义”:想要投入世界却不成功。


从我们的感觉来看,无聊的存在似乎没什么目的,它让日常生活变得有点如鲠在喉。


每当无聊袭来,我们就是觉得莫名的很不爽。


但我们对无聊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感觉层面。为了研究无聊,全球的学者花不少心血。



1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进行了一项心理学研究,主要记录大学生志愿者对有关无聊的开放式问题的回答。


研究人员向大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无聊?他们怎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无聊?


根据回答的结果发现,在大学生群体里,导致无聊的最主要原因是讲座和上课。


接下来的是无事可做、没有挑战感,以及单调。


学生们通过烦躁、走神、感觉疲惫等意识到自己的无聊。


结合中国的情况,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为了拼高考,高中生压根儿就没工夫无聊,因为已被动式地“充实”了。


到了大学,注意力已经透支的学生们,既然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能就会倾向于“自我放空”的无聊状态。


当然,不少大学生会以参加课外活动、做兼职、打游戏、谈恋爱等方式对抗无聊。


但是,在上述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对象(近3/4)表示,无聊有时是积极的。


他们意识到,无聊可以是自我反思的触发因素,也可以从压力中放松,或者是提供尝试新东西、新创意的机会。



为什么无聊还有这样的正能量呢?


对此,研究人员进行了“深挖”,作了一系列有关无聊的实验。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学家,让志愿者接上一台能测量心率和电反应的机器。


这样一来,研究人员就能测量研究对象身体的生理反应了。


接下来,志愿者观看几段视频。


第一段视频很枯燥,内容是两个男人正在晾衣服。果然,所有志愿者都认为,观看这段4分钟的视频让他们感到很无聊。


第二段视频是纪录片《地球脉动)的节选,展观了奇特的动物和风景。志愿者对它的评价是“有趣”。


第三段视频是一个男孩正在为父亲的死感到悲痛。这段视频是故意选来让观众感到忧伤的。


这三段片子都让人的电反应水平稳步走低,但在无聊的影片中,这一指标特别低。


实验结果表明,这反映了人的一种倾向:我们给予某事的关注度会随着时间的拉长而降低,而如果事情不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关注度会迅速降低。


另外,观看无聊影片的整个过程里,人的心率稳步提升;而观看有趣和忧伤的电影时,人的心率则保持不变。



这个结果表明:无聊是一种生理唤起的情绪状态。


研究者将无聊等同于疼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并为之采取行动的信号”。


简而言之,当人们感到疼痛时,就要注意避险或救治;而当人们感到无聊时,也是促使身体要采取行动。


那么,要采取什么行动呢?


2


无聊会促使人们做出更有创意的举动。


密歇根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艾尔帕索分校联合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让研究志愿者在35分钟内做1500道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题目——目的就是让人感觉无聊。


接着,研究人员骗志愿者说:由于实验室出了点问题,现在时间不够了,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接下来的两项实验。


所以,志愿者此时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完成有关日常事务的冗长问卷,主要是回答吃什么早餐、在什么地方长大诸如此类鸡毛蒜皮的问题;


二是观看一部非常消极的、情绪化场面的影片,例如人在交通事故里受伤的善后事宜。


提供这两个选择的目的是:究竟无聊对人的选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继续无聊呢,即,回答那些芝麻绿豆问题;还是以消极的方式停止无聊,即,看一部让人极其压抑的电影。


该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宁愿看一部让人心情灰暗的电影,宁愿做一些消极的事情,也不愿意继续无聊下去。


也可以想见,恐怖片的吸引力在于唤起恐惧和焦虑的消极刺激,可能是缓解日常生活里无聊的解药——恐怖片是逃避无聊的一种途径。



无聊呼吁我们采取行动,改变正在做的事情。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们更进行研究来检验无聊是否会让人变得更具创意。


该研究的思路是这样:如果无聊真的激励我们寻找新的活动和经历,那么,它自我展现的方式之一就是切入更开放、更具创意的思维风格。


与其他实验类似,研究人员先设法让志愿者们感觉无聊,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文字和词汇游戏来测试志愿者的创造力变化。


如果要解答这些文字游戏里的谜题,要求人们有足够的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性思维方式飘忽、多元化,而不是狭隘而集中。


同时,对于另类答案的认同程度,也是测量人所处心态创造力高低的一种途径。


这项研究的证据表明,无聊确实能提高创意水平。



研究结果可以用“无聊激励我们更多地投入这个世界”的角度来解释:在这种更为积极的状态下,我们采用了更灵活的思考方式,更类似发散性思维而非专注思维。


无聊真的能打开我们的视野,促使我们做些原本不太可能做的事,体验一些不同的东西,哪怕它们可怕又充满挑战。


上述一系列研究表明,人打发时间到了无聊的程度,是有着无形的益处的。


3


你可能会问:


谁才那么无聊呢?只是无聊的人才无聊吧。


尤其当小孩说上学很无聊的时候,可能会招致家长义正辞严的训斥:


“是你自己太懒太蠢了吧,上学不无聊,无聊的是你自己。”


这些传统的理解意味着,无聊是一种低级玩意儿,聪明能干的人能够超越这种状态——聪明等于充实。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精神病学家考察了无聊倾向和智力之间的关系。


他们从军队抽选了志愿者,来完成一桩极为无聊的任务:


在长达30分钟的时间里,这些志愿者要反复写“cd”这两字母。


尽管是以轻松舒适的方式、适度的速度去写,但依然是非常乏味的工作。


在这极为枯燥的半小时里,志愿者们感到无比困倦、焦躁不安、精神萎靡。


接着,研究人员使用所谓的“军队普通分类测试”,对志愿者做了正规智商检测。


然后,研究人员用志愿者的智力水平对比他们在“cd”任务中的无聊程度。



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一个人越是聪明,越是认为“cd”无聊。


换句话说,“cd”任务中感受到无聊水平最高的人,是志愿者里最聪明的。


跟不太聪明的人相比,聪明的人能更迅速地习得一项技能,因此也就更快地失去挑战感。


既然更聪明的人更容易对一项活动感到无聊,那么,无聊可视为缺乏挑战性的信号。



1995年,有一个功成名就的聪明人,觉得让他成功的工作和头衔很无聊,于是拉上他的同事,创办了一本商业杂志。


他们的起始想法很简单:


“世界的变革正在改变商业,商业正在改变世界。”


潜台词是:“我们怎么能置身事外?”


正是他们感到无聊后的创意迸发,让这本杂志风行全球,成为了当今美国的三大商业媒体之一。


这个聪明人是艾伦·韦伯(Alan Webber),他的同事是比尔·泰勒(Bill Taylor),他们创办的杂志名叫《快公司FastCompany》。



4


《快公司FastCompany》不仅诞生于无聊,而且还驱动人们在无聊中激发创意。


自1997年起,凯文·罗伯茨(Kevin Roberts)在很长时间里担任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全球CEO,是全球广告行业掌门人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


谈起他最珍视的“至爱品牌”理念时,罗伯茨回忆起若干年前的一幕 :


“我和一个名叫艾伦·韦伯(Alan Webber)的家伙聊了一番,


艾伦问:‘关于品牌,我们必须要有一些创新思维,你是怎么想的?’


我答:‘我认为塑造品牌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信任。’


他听了之后说:‘你说的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而且也不是非常符合《快公司FastCompany》的风格,倒更适合《商业周刊》。


我们希望能拥有创新的理念, 而不是咀嚼现成的东西。回去再好好想想吧。’”



被艾伦·韦伯这样泼了一盆冷水后,罗伯茨闷闷不乐地回了家,整个晚上觉得非常沮丧,尤其此时他人在纽约,而妻子远在新西兰。


此夜,他感到何止是无聊,简直就是空虚寂寞冷。


“太太不在身边,我孤身一人,艾伦·韦伯否定了我的想法。


我喝了几瓶红酒,在屋里踱来踱去,就像半夜两三点钟失眠的人……


我觉得有些心痛,于是开始画一颗小小的心,然后我看到了心,印记,爱的印记,然后就是至爱品牌(LoveMarks)......


对了,就是至爱品牌。还有什么情感比爱更让人刻骨铭心呢?”


从此,凯文·罗伯茨构建的“至爱品牌”(LoveMarks) 理念,成为了盛世长城广告公司观察人与产品、服务和公司之间关系的一种独特视角。


罗伯茨对“至爱品牌”的定义是“能让人们无理由忠诚于其产品、服务或者公司”的品牌。这不是商业工具,这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联系——它的核心思想是构成“至爱之路”的五个关键步骤,包括发现、探索、灵感、吸引和评估。


从《快公司FastCompany》和“至爱品牌”理念这两者的诞生,可见“无聊生产力”爆发出来的能量。


伦敦大学存在主义哲学专家克里斯琴·吉列姆认为,无聊远非浪费时间,而是服务于重要的目的。


在他看来:


“除了我们赋予世界的意义之外,世界并无意义——而这就是无聊的用武之地。”


按照吉列姆的说法,无聊的重要目的是对生命的肯定,因为无聊带来了唯一真实的生命体验。


他甚至认为,不觉得无聊的人,是因为沉浸在“肤浅的世界”里。


这意味着,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眼里,不无聊的人就是“粗俗之人”。


因此,无聊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有用也有益的状态,它提醒我们注意问题的存在:我们并没有用最好的方式来支配时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3709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