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谈到所从事的行业时,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自豪感。他便是第一物业CEO刘培庆。
刘培庆笑言,自己是一个专注、长情、有梦想的人。这句话的语境是,他在物业行业干了已有13年之久,算得上物业管理行业的一名“老兵”了。
梦想两个字在刘培庆那里是真实且神圣的,他也乐于向人讲述他的物业梦想之旅。在刘培庆看来,整个房地产链条里,物业管理是最大的价值洼地。采访中,在描述房地产和物业的关系时,他也频频爆出金句——“房地产是一夜情,物业管理是百年婚姻”、“10年后,地产将是小弟,物业才是大哥”。
2018年是第一物业成立的第18个年头,也是刘培庆来到第一物业的第8年。谈及未来的长短期目标,他说,短期内,希望在未来2—3年,第一物业在港股或A股上市,市值达到30亿元。长期目标“初心不改”,继续做推动物业行业变革的引领者、开拓者和创新者。
物业的长情者
工作13年,期间只换过一次工作,前后两份工作都不曾离开过物业领域,初心可鉴,长情专注,这是刘培庆至今的工作轨迹简谱。
其实,旅游管理专业的刘培庆毕业后进入物业行业也是“误打误撞”。13年前,还在一家酒店做实习生的刘培庆,对于未来的职业并无太多限定和想象,但一次机缘巧合注定让他与物业有了不解之缘。
实习期间,由于刘培庆的英文很好,交流没有任何障碍,一家做物业领域的德资企业老板,有事没事总喜欢找他聊天,刘培庆的踏实苦干这位德资企业老板也看在眼里。有一天,这位老板言辞恳切地对他说,“来我的公司干吧,我看好你。”
就这样,刘培庆的物业职业生涯正式开始。
在这家外企的5年间,也是刘培庆在物业行业的沉淀和积累期。“德资企业的工作环境是给你充分自由,结果导向,只有鼓励没有批评,这份工作可以说很稳定。”
对于一个追求稳定生活的人来说,这样也算是“稳稳的幸福”,但对于一个有梦想有进取心的人来说,必然还想在事业上有进一步的追求。
就在此时,第一物业关联公司当代置业执行董事兼总裁张鹏,出现在了刘培庆的生命中,开启了刘培庆物业事业的“第二春”。
刘培庆清楚地记得他与张鹏初见时,张鹏说过的话。“第一物业要做一家不同于其他家的物业公司,我们要打差异化竞争,我们要为消费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刘培庆说,他真的是被张鹏总的“物业梦想”打动了,才选择来到了第一物业。可以说,张鹏也是刘培庆的“伯乐”。张鹏评价刘培庆是一个开拓进取型的人。
在刘培庆眼中,显然,他已将张鹏视为“偶像”,“我能看到他身上的很多优质特点,勤奋、敬业、有思想、有追求、有理想、有梦想,张鹏总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他跟我们讲他属于天生睡眠少型的,但在我们看来,那是因为他时时刻刻在思考公司的发展。房地产明明可以快周转,但当代偏偏要做一条绿色发展之道,这些路都是他带着大家趟出来的。他希望我们引领行业发展,希望第一物业引领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型,希望我们在这方面做很多尝试和突破。”
行业的引领者
当一个人心里有了梦想,再遇上另一个有梦想的人以及一家有梦想的公司,身在其中的人必定是热烈的、富有活力和激情的。
带着梦想上路,在第一物业的8年间,刘培庆见证了第一物业一个又一个重要节点的出现:2016年公司获得了国家的一级资质;2016年5月18日,挂牌新三板,成为首个登陆新三板的绿色科技物业管理公司;2017年7月份,获得鼎晖、中金等投资者1亿融资,创造了物业行业里程碑式投资;截至目前,第一物业已在全国27个城市拓展了90多个项目,近两年,行业认可度逐步攀升,从外部新获取的项目首次超过了从当代内部消化的项目……
从行业的引领角度而言,发展至今,第一物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绿色物业管理体系,倾注于绿色科技+舒适节能+移动互联全生命周期生活家园的运营,在维护、保养社区的全生命周期设施设备的同时,不断降低业主生活成本、提高人居环境。由于第一物业一直致力于将绿色科技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了很多创新和探索,这也成了它区分于其他同类企业的一个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中兴芯片事件出发,刘培庆也谈到了科技的重要性,“物业管理的芯片就是设备设施的精细化管理。”
比如,第一物业在设备设施维保上,需要维保的时间节点会进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到了时间节点系统就会按时维护保养。由于科技的加持,对于同样的一个小区或者一栋建筑,第一物业可以比其他的物业公司平均能耗降低15%。第一物业维保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标准化作业会指导每个流程。
刘培庆说,不好的物业管理方,不仅会损耗设备设施,造成业主的房屋贬值,还会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
他举例称,半年前,北三环有个项目,由于某家小型物业公司管理的不到位与业主之间起了冲突,最后双方矛盾激化,业主委员会赶走了物业公司,但一时间又找不到新的物业公司来管理,业主们每天上下楼得爬十几层楼梯。无奈之下,政府给第一物业打电话问能否接了这个小区的物业。
由此引申开来,刘培庆认为物业行业仍是极度不市场化的行业,即小区和物业不是自由选择自由交易的市场,业主没有权力选择物业公司,买了房进去时已是被动接受了物业;而对物业公司来说,有些时候,业主享受了服务,却还会存在“催缴物业费”这一行为。
英国著名的城市学家帕特里克·格迪斯在《进化中的城市》中写道:“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
从城市角度,社区作为城市中最小的生活单元,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物业管理公司就应当扛起这份甜蜜的重担。这是第一物业,也是刘培庆的“初心”和“梦想”!
未来的“大哥”
改革开放40年,物业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与房地产又是什么关系?
最初,爷孙关系,物业相当于房地产的一个后勤部;
后来,父子关系,两者关系开始亲近点;
现在,兄弟关系,平起平坐的关系;
未来10年,物业是大哥,地产是小弟。
按照刘培庆给出的逻辑,房子不可能无休止地盖,但物业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只要房子在,建筑在,物业就能跟住在这里的人发生关系。由此,他比喻“房地产开发是一夜情,物业管理才是真爱和永恒”。
其实,看到物业行业价值的不止第一物业。这两年,物业行业现上市潮,焦虑中的房地产企业都在向物业转型。刘培庆认为,物业管理是房地产转型中最好的一个生意模式,现金流充裕,利润率稳定,可持续性很长,物业行业净利润率现在达到了8%—12%,如果新的科技手段节省了大量人力和能耗,利润率还会再提升。未来这个行业一定是个过万亿的行业。
不过,在刘培庆看来,物业行业新进入者会很难。因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业,一个案例便是,如今,BAT已深入到了各个行业,唯独没有渗透进物业,因为这个行业的整合难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人力密集的行业,整合人很难,对外要跟街道、派出所、环卫等政府部门打交道,对内职员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很高,管理沟通成本也高,对客户来说,一个小区上千户每个业主诉求不一,物业公司需要花很多时间催缴物业费,催缴这个词就可以看出这个行业的复杂和难度。火灾、偷盗等事件也要处理。”
目前,整个行业有10万家物业公司,这个数字在刘培庆看来也是不健康的。因为,从经济角度来讲,边界效益没办法体现,管理沉淀下来的硕果也没办法共享,因此,刘培庆描述的未来物业的竞争格局是,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要么淘汰别人要么被淘汰,将来会剩下1000家,再往后看20年,可能只剩下300家,留下来的则是打造人居典范、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物业公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3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