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探秘远景维珍FE车队,背后的远景集团确实有点东西

探秘远景维珍FE车队,背后的远景集团确实有点东西

这回,科技能源公司的宏图大计,突破了我的想象力。

汽车本身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商品,也是普罗大众有消费能力以及消费领域内最昂贵的商品之一,这是我的一贯认知。这三五年特斯拉的蜕变以及新势力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似乎在不断地挑战这认知。新能源、高度智能化,概念一个比一个花俏吸睛,静下心来,在本质上 ,号称要完全取代燃油车的新能源汽车倒也没有进化的那么厉害,还是有一个方向盘,两盏前灯,三个后视镜,四个轮子,五张座椅,稍有不一样的是,这些车的中控屏幕就是一块比一块大,从智能手机级别演变成平板级别,从电脑显示屏进化至家用大电视的尺寸。

而驱动车辆的电机,还是我在大学课堂时,教授电机学的老教授闭着眼都能说出来的异步电机以及同步电机,应用最基本的定律还是法拉第所发现的电磁感应定律。而新能源车辆的储能机构-动力电池,其能量密度还长期徘徊在 200Wh/kg 以下,换算成统一单位是 0.72MJ/kg,号称过时的燃油车,所燃烧的汽油,其能量密度是 44 MJ/kg。

叨叨絮絮地讲了这么多,我所担心的是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单独完成时代赋予它的使命,譬如减排,譬如充电时对电网的负荷,譬如汽车业简单地把它视为燃油车的替代者,而不是时代的变革者,这种疑问直到远景集团随着远景维珍车队参加电动方程式比赛而进入我的视线范围内,才找到了解决的可能性。同样地,最初我对这支车队充满了兴趣,从车队构成来看,在远景入主后,他们成为了一支不折不扣的客户车队,这是很自然的变化,毕竟远景科技集团没有整车制造业务。因而车队的制胜策略,必然是非硬件层面的因素。

去年 10 月,我去了一趟英国银石,远景科技集团的创始人兼 CEO 张雷先生道出了好几个加入电动方程式的点,我粗浅地理解是远景是出于宣传自身业务的考虑,并寻找更广泛层面的合作,就本身集团的业务而言,从制造绿色能源到能源调配,远景科技集团都能找到与这项新兴汽车运动的接口。

远景科技集团的创始人兼 CEO 张雷先生

从汽车媒体的身份来说,我首先关注的还是车队本身:这支车队拥有全然不一样的比赛策略,也有两位非常聪明的车手, Sam Bird 以及 Robin Frijns,Sam Bird 曾是 F1 的试车手,而 Robin Frijns ,只要您看过他在 DTM 的表现,也会认同我的说法:速度足够快,在压力下也不容易犯错。车队参加了电动方程式历史上每一个赛季的争夺,而每一赛季,它总能获得分站冠军,远景选择了它,是不无道理的。

与此同时,在赛车圈内外,有相当部分的从业人员以及车迷对 Formula E 电动方程式比赛不以为然,速度慢、电池所储备的电能不足以支撑赛车全速跑完一场比赛、没声浪等等。

观众的担心我能理解,但电动方程式也在成长。纵观第五赛季的比赛, 这些情况在不断地改善,第二代赛车的功率从 200kW 提高至 250kW,电池容量翻倍,而传统的豪华品牌也陆续加入到这一全新竞争中。假如细心留意这一赛季车队的表现,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每当客观条件明显影响赛车性能以及车手表现的时候,如马拉喀什站的高温干热天气,智利圣地亚哥的温和湿润以及巴黎站的瓢泼大雨,远景维珍车队却总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更不用提收官战 Robin Frijns 一路超车的精彩最后夺冠的激动时刻,完全力压传统汽车豪强。您是不是会好奇一支客户车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在电动方程式之夜,车队的首席技术官及车队经理 Sylvain Filippi 分享了车队取得年度前三的秘诀,就一如在香港站前,他接受我采访所聊到的那样,“电动方程式的致胜因素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以及算法”

远景维珍车队 CTO Sylvain Fillipi

由于各种的原因,Formula E 电动方程式组委会冻结了相当多部件的研发,赛车的外观是一模一样,电池也是由迈凯伦统一提供,大家能进行研发的就只有电机、逆变器以及 BMS 三大部分。电动方程式赛车也不可能出现一级方程式的每一站升级翼片、改善散热、优化气流的情况,季前测试三天,季中测试三天,是压根没有硬件季中升级这回事的。集中考验的,其实是大家对能量管理策略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各种细节的优化,譬如能量回收曲线、攻击模式的使用等等。

这也是 Sylvain 之所以蛮有底气的重要原因,从软件、从算法、从大数据等方面不断优化赛车的性能以及能耗表现:马拉喀什站 Sam Bird 夺取杆位后,正式比赛的初段并不刻意提速,就是比赛策略的一部分,保留更多的电能,最后依旧能抵挡后车的疯狂进攻而登上领奖台。在 Formula E ,对电能的管理是如此的至关重要,甚至能决定赛车能否完成比赛,典型的反面例子是墨西哥站的日产车队,比赛原本排名靠前的两台赛车耗能过大,在最后一圈不得不龟速前行,最后仅收获 20 以及 21 名。

远景维珍车队主席 Franz Jung

而作为车队的拥有者,远景科技集团并不是简单的持有。在业务上,远景科技集团完全能支援车队的策略优化以及信息处理,而远景的天气预测业务对车队是最直接的帮助-预测下雨概率。按照科技日远景科技集团执行董事丁民丞的说法,远景目前已经能预测比赛时赛道的天气变化情况,精度达到了 100米

一般来说,以 F1、FE 为代表的场地冲刺赛,参赛车队均会购买第三方的气象服务,远景为自家车队所提供的天气预测数据,自然更准确以及详细。以第五赛季的巴黎站为例,电动方程式历史上第一次雨战,巴黎赛道全长 1.93km,而当时的情况是赛道部分路面已有积水,而部分路面则只是刚处于湿滑的状态,有了远景的天气预测功能,车队已提前了解赛道将会有不同的降雨量,并把这一变量加入比赛策略中,并及时调整了赛车的调教。

Robin Frijns 准备进入赛车,而远景 AESC 的标识也出现在新赛季的赛车服上。

在这有利的条件下,车手也自然能提前调整驾驶方式,巴黎站的比赛事故和赛车侧滑多次出现,场面上来看当然是惊心动魄,但实际上车队与车手已经稳当地控制了局面,Robin Frijns 收获了他在电动方程式赛事的第一个分站冠军,同时也是车队在第五赛季的第二个分站冠军。

智慧地感知

也许大家以为这事情并不复杂,在赛道附近放一堆传感器就可以了,感知赛道的温度、湿度以及气压变化等等。远景的做法并不是特定某一场合里进行硬件的堆砌,而是根据在当地智能楼宇、风机以及储能系统等等业务所提供的各种参数,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给出精准的预测数据。远景的 EnOS 操作系统连接着全球 6000 万个智能终端,针对 FE 的天气预测真不过是远景的举手之劳。

以处于热带地区的新加坡为例,远景协助新加坡政府进行“智慧国度”的建设,其中一项小案例,便是怎么解决空调所产生的能源损耗问题。在新加坡,空调系统的用电量占全国用电量 40% ,商用楼宇的通风系统与空调系统是独立运作,互不产生交集。远景的解决方案是把通风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数据进行融合,感知外界温度以及空气质量的变化,实现空调系统的提前调节,而这一解决方案,能实现 15% 的节能效果。

在远景看来,智能的本身首先是感知。无论风机、空调、光伏还是储能系统,通过各自的感知能力,把相应的数据汇聚,利用物联网的方式,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系统分析,精准控制用电行为预测,从而得出最优解决方案。

机器在这样的体系下,具备了“社交”的运作模式。传统上智慧仅局限于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现在远景要打造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具备社交功能的机器,也就被称为“新机器”。回到刚才提到的电动方程式,要实现精准的天气预测,那就是依托远景的传感器体系以及智能物联操作系统 EnOS 了,针对风机,远景也提供相应的天气服务,名字叫 Enweather。

EnOS 系统架构


电动车只是新能源的其中一环

我们先理清动力电池的角色,毕竟在许多人看来,电动汽车是要取代燃油车的。作为唯一的能量源,电池几乎决定了一切:能量密度、电池的多寡、电动车的安全性以及其普及速度。媒体和大众现阶段关于电动车续航焦虑、电池安全的争论,也是基于电池仅担任唯一的电动车供能角色而出现。

可现实更严峻的考验是,大家是否有考虑电动车普及所带来的电网负荷压力等问题?2018 年上海平均日用电负荷是 20GW,而假如上海 600万辆的机动车有 10% 成为纯电动车,并且这 10% 的纯电动车同时充电,它的负荷就是 30GW,任何电网都负担不了这同时大规模的充电。

传统电网的设计是按需出发,需求多少,提供多少,但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大建电网的措施显然会造成极大的浪费。那有没有一些方法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有,平衡负载。

电动车在接入电网时不一定处于充电的状态,也可以处于放电的状态,即为家庭、个体提供备用电源,也能参与电网的需求侧响应,缓解电网阻塞,减少电网调频调峰压力,推动能源系统的动态平衡。

基于一系列的理由,远景今年正式收购 AESC 电池业务,一家已经实现了 9 年近 50 万辆电动车零重大事故的电池企业,而在远景的规划下,电池不再仅是电动汽车动力源的身份,它也可以是能源的智能中转站。

怎么解决电池的安全?

还是那句话,让它变得更有智慧。以数据驱动电池设计,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根据以往的经验,优化 AI 算法,数字化结构电池使用工况,大数据分析每个失效的机理,准确模拟不同原材料配方下的化学边界,并预测不同工况下电池表现,在缩短开发周期的同事保持对电池性能的精准把握。

基于 EnOS 操作系统的 BMS ,可结合公共数据以及驾驶行为数据、充放电数据,SOC/SOH 等多维度数据,不断优化控制策略,提升电池的健康度以及寿命,实现对电动汽车以及车主生命安全的保护。

远景的策略以及方向,听起来有点宏大得不可思议,但也正是基于宏大目标下,才有可能解决当今人类所面对的复杂的能源问题,以及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电动车安全、对充电设施要求高、负担重的困境。在安全的前提下,更快速地降低电池成本,方有可能让电动车更迅速地普及。回归远景加入电动方程式本身,车队在比赛场上所获得的数据以及软件、算法,也能协助远景集团在 AESC 业务以及储能业务上积累更多极端条件下的经验,在数字能源时代,这显得尤为珍贵。张雷却说:“我们希望整个产业、整个电气化的进程走得更快,我更希望用我们的技术来影响整个电动汽车产业。”

简单总结一句话,一家已经掌握了绿色能源全生态链的科技公司将要借助动力电池在出行方面做非常不一样的变革,电动方程式比赛则是我们观察远景变化的前沿场地。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新一季车队在远景集团的协助下,成绩将会更上一层楼。我也期待着远景 AESC 电池装车后与远景生态链的化学反应。事情正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不是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2492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