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每天上网4小时,老年人流量崛起,这会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力量吗?

每天上网4小时,老年人流量崛起,这会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力量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可能都已经发现一个问题,身边的中老年人对手机的痴迷程度,已经跟我们这批养生年轻人痴迷恋温杯的程度一样了。


老龄化早就不是新词了,按照我国近几年人口生育率来看,银发族才是未来人口比重最多的年龄层。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人口老龄化不算太好,但这也为“银发经济”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人们涌入互联网


不用科技君多说,大家也从曾经普天到底的报道中了解过,咱们人口老龄化的严程度。


2018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18%,这是一个人无法忽视的庞大群体,多数互联网产品也离不开这个2.49亿人的生意。


就拿微信来说,作为一款国民级的app,在10亿月活用户中就有约8000万老人,有无数个你不知道但流量巨大的公众号和小程序。


头条系半壁江山的背后都有老人们的身影,比如今日头条有2000万以上日活老人用户,抖音老人日活用户预计超过500万。


目前,互联网当前老人总量约9000万,年增长1000万左右,明年可能就过亿了。


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发展,让老人们没了PC端上网那些门槛,他们比年轻人更有钱有闲,完美符合更加痴迷网络的生活逻辑。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银发人群移动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长,从2017年12月的98小时,增长至2018年12月的118小时,同比增长20.7%。


从数据上看,银发人群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达到近4个小时。


银发经济就此开启


全民K歌、拼多多、今日头条、微信,这些产品并未特意针对老人,同样得到了老人们的大力拥趸。


大家还记得抖音里的“罗姑婆”吗?


她的日常就是坐在麻将桌前,披着纯白大氅,捏一张麻将牌,尬着川普rap传授麻将秘诀:宁挨千刀剐,不胡第一把;幺鸡二条,不打要遭;八万九万,不打输完……


同时,她也会站在一片农田前,讲解爱情真理:“破车才需要备胎,放手就放手,不做爱情的走狗!”被不少年轻人称为人生导师。



事实上,随着老龄化加剧,互联网普及程度提高,再加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用户扩张,大家可以看到会上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据《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银发族们的时间,被社交、新闻和短视频占据,其中短视频使用时长增幅最大。


从渗透率来看,短视频、网络K歌尤其受到银发人群青睐,而这二者,也正是近几年的网红“多发地”,老年网红以各种形式,在各大平台迅速走红。



很多60后已经退休了,他们不仅时间充裕、身体健康,而且收入稳定还会网购,消费决策不依赖子女,属于最优质的网络消费群体。


多数老人在一二线城市高度集中,比如上海,老人户籍占比已经超过33%,城市中的退休老人学历普遍较高,消费能力也强。


根据阿里巴巴大数据显示,女性为主的60后人均淘宝天猫消费5000元/年,淘宝也在2018年特意上线了老年版,如果算上拼多多和京东,这个消费数据会更大。


为布局银发经济,淘宝每天约有1000场针对中老年市场的直播,商品以服饰、鞋帽、保健仪器为主。


大家还记得去年一则火起来的招聘广告吗,淘宝高薪聘请中老年用研专员。


可以说,中国的银发经济才刚刚起步,面对老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及精神需求,未来几年势必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服务公司,银发领域的投资,才刚刚开始。



不过,网购也会被一些不良商家当成中老年人的收割平台。


比如,有的老人受主播鼓吹,买了很多三无系列的保健产品,还有被曝光过的劣质老人鞋等。


另外,金融投资坑里的韭菜更是一茬接一茬。


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骗举报量超过2万次。其中,97%受骗的中老年人曾遭资金损失,涉案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于是,我们一边欣慰着身边的长辈能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年轻时没有过的便利与欢乐,可一边又担心着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中总有看不见的黑手,趁此割利,让人防不胜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1827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