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有四位豪门大族的公子,并称民国四公子 :一为寒云(袁克文),二为余(张伯驹),三为张学良,四为卢永祥之子卢小嘉。这四人个个叱咤风云,富贵荣华享用不尽。而身为袁世凯次子的袁克文位居民国四公子之首,他不但家世显赫,而且才华横溢,集书法、诗文、戏剧、鉴赏等诸多才艺于一身,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俱是行家,然而谁能料到他晚年却是穷困潦倒,死后更是无钱下葬!
聪慧好学,太子人选
这位袁克文公子是袁世凯在朝鲜时,娶的朝鲜贵族太太所生的。因为从小聪明好学,诗书词赋样样精通,因此从小深受袁世凯喜爱,是袁世凯17个儿子中最喜欢的一个。袁世凯称帝后,他一度成为太子的最热门人选。
但是,袁克文接受过新文化的教育,看不上父亲的那套做派,也不喜欢做所谓的太子,或者掺和政治,因此一度与袁世凯闹的不欢而散。
拒绝与慈禧侄女成婚
袁克文贪从小玩,不好读书,但他天资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才能。所以虽只用了三分心思在读书上,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按老师的要求练过字、习过帖。可是他不论写字还是做文章,都有极高的天分,时人看了多有赞叹。
袁世凯子女众多,却偏最欢袁克文,更是有心栽培袁克文,便让他帮自己撰写公文,有时亦带他到宫中行走,让他熟悉官场生涯。
袁克文15岁时,袁世凯经李鸿章举荐,事业平步青云,已是慈禧身边的大宠臣了。
有一次,袁世凯带袁克文云前去给慈禧拜寿。
慈禧初看袁克文,见他不光生得风流倜傥,而且谈吐不俗,便对袁世凯说,要把娘家侄女嫁给袁克文。
虽然此次联姻之事最后由于一些原因没有成,但是由此事却能显示出袁克文的青年才俊,气宇不凡。
津北帮主袁寒云
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再加上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排挤与唆使,从此不受袁世凯待见,后来,他更是被赶出了北京,到了上海。
在上海,凭借袁世凯的影响力,他加入了青帮,更是轻而易举的成为了青帮大佬。袁克文当年拜的是青帮的张善亭为师,而大他二十多岁的黄金荣,都要低他一个辈分,就更不用说后来才加入青帮的杜月笙了。由此可见,称他为青帮大佬是名副其实。
所以,按辈分来说,黄金荣要喊袁克文一声师叔,而杜月笙则要喊袁克文一声师爷。并且青帮在上海跟天津都有堂口,所以,后来上海的青帮,就是黄金荣和杜月笙等人的天下,而天津的青帮,则以袁克文为首。以至于后来还有了这样的口号,叫做“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挥金如土,家道中落
袁克文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来,花钱如流水,从来不会理财。袁世凯在世时,还可以保证他无度的花销,但是,当袁世凯称帝83天就被迫下台郁郁而终后,这种情况就立刻开始改变。
虽然袁世凯死后分家时给予其不少的金钱和产业遗产,但却架不住他无度、毫无节制的花费。很快,袁克文家里开始变得穷困潦倒,不得不当东西度生,而家里的值钱之物基本上都被当完了。
寒云卖字,供不应求
袁克文虽名声在外,却不愿求人帮助,更不愿麻烦朋友,于是在其经济最为拮据之时,有一段时间,更是以卖字画来度过难关。袁克文写字有其独到之处,就是可以不用桌子,把纸悬空,由人拉住两端,他挥毫淋漓,笔笔有力,而纸无损,为一般的书家所难做到。写小字更为奇妙,因他终日吞吐烟霞,懒于起身,他便仰卧在床上,一手拿纸,一手执笔,凭空书写。写完再看,字体娟秀,绝无歪斜走样之弊。朋友们看了,无不惊叹。
他卖的字,联屏、直幅、横幅整纸每尺二元,半纸每尺一元。折扇每件六元,都是被抢购一空,可见其书法确有过人之处。
沉迷戏曲,多次登台演出
袁克文还喜欢唱昆曲,和梨园大师程砚秋等人都很要熟,常常在一起切磋曲艺,有时他还登台客串一把。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文对登台演出更沉迷其中。有次他打算在剧院登台唱戏,消息传出,他的大哥袁克定听到了,怕他以戏子身份登台演出,会有辱家风,就给警察局长薛松坪打电话,要求他把袁克文抓起来,不让他登台。
薛松坪一看,两边都不能得罪,无奈,只好赶紧到剧院去找袁克文,打算劝说一番。不曾想他赶到时,剧院里是里三层外三层,宾客满堂。
原来是袁克文听说了他大哥要搞破坏的事,担心会坏了他过戏瘾,所以让青帮门徒们把住前后门,不让薛松坪进来。
等戏唱完,薛松坪才好不容易进到后台,找到袁克文,对他好一阵劝说。
袁克文不想为难朋友,就一边卸妆,一边对薛松坪说,“成,明天唱完我就不唱了。”
英年早逝,却无钱安葬的太子爷
因为他过度的放纵,导致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差,1931年,袁克文便得了一种急病,不久就病死了。他英年早逝,而家里却只在他的笔筒里找出二十大洋,竟然都不够钱给他下葬,办丧礼。
到最后,还是当时其入青帮时的弟子和下属,为其凑钱,办了场葬礼,得以安葬,否则真是要曝尸荒野了。一位堂堂太子爷,四大公子之首,混到如此,也是万万想不到的。
袁克文死后葬于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