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十多天,2020年春运将正式拉开序幕。每年这时多数国人都面临回家难的问题,离家千里,在外辛苦打拼的你买高价票,无座票,甚至没有票都要想尽办法回家过年。但千万别以为只有现代人面临这些问题,古代虽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人们也是想尽办法,日夜兼程奔赴在回家路上,也是名副其实的“春运”。
“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修路是解决春运难的一个方法。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驰道是秦国的国道,从记载来看,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这里所说的轨路,便是当时的“高铁“。当然,那时的轨道非铁轨,而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非常快。
现代春运除了抢票难的问题,还有就是担心路费涨价,在唐代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那时,商业运输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根据《唐六典》记载,唐朝雇个驴车装满一车行李,走100里地的路费是900文钱,如果走的是山路,车费会上涨到1200文。
李白的故乡是四川江油,如果他从首都长安回老家江油去过年的话,据估算路费超过1万5千文。而李白担任过的最高官职是六品翰林,年薪不过2万4千文,回趟家要花掉大半年的收入。
除了路费贵,时间成本也不容忽视。公元1061年,五十四岁的欧阳修春节回家,为父母扫墓,从河南开封到江西永丰,不过70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车船奔波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皇帝特批他三个月的春节假期,回家过年。
从古至今,春节回家难一直存在,要想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是保持平和的心态为好。今年朋友们抢到回家的票了吗?欢迎留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0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