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高淘汰率下,加速成长的初中生们

高淘汰率下,加速成长的初中生们

最近南京11岁”裸跑弟“从南京大学自考专科毕业,成为自考史上年龄最小的大专毕业生,被更多人所熟知的是”裸跑弟“父亲的”鹰式育儿法“。

之前小妹在“鸡娃”这件事,中产父母从不手软里和大家讨论过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但在“鸡娃”之前,作为家长的确有必要了解下教育大环境。

正好老钱写了一篇文章,对「精英教育普及化」和「教育分流」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 JIMU -

一、

我们一二线城市的教育有个趋势,就是「精英教育普及化」。 什么是精英教育?本质就是好东西要靠努力付出得来。

当然这里的付出包括金钱,你就得拿钱去抢优质教育资源,但伴随着辛苦、努力甚至鸡血的精英教育往往并不快乐。

想给孩子快乐童年也很简单,让他自由成长就好。早早放学作业少,不用在意考试排名,虽然是这么说的却很少有人真的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公共教育资源一视同仁,就管这么多。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那就得自己花钱到校外找资源去。

我觉得国内基础教育很厉害,无非是在审美培养、体育锻炼、孩子独立性上差一些。

二、

我不久前还看到一个新闻,特别有意思,讲得是中国初中生吊打全世界的同龄人。

PISA 是经合组织对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岁学生的评测项目,共分阅读、数学、科学3个单项。

每个国家抽取4500-10000名15岁学生来考,不会只挑学霸,完全随机,主要看平均水平。去年代表大陆参赛的是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

毫无意外地第一,而且是三科平均分全部第一。

还有些有数据佐证的重要结论,比如:PISA还想看看经济条件和「阅读」成绩的相关性。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地位在底部的学生得分也很高,比其他国家中产阶层子女的得分还高。

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得分差距不大。但不同学校的学生,得分差距就比较大了。这和我们的体感也一样,毕竟优质教育资源比较有限。

虽然得分很高,但中国初中生应该是最累的,每周要学习55-60个小时,冠绝全球。

三、

PISA说明中国发达省份的基础教育做得很好,不仅质量好,而且比价均衡。

我们知道应试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分流」,根据学生的分数匹配不同的教育资源。

我们的第一次教育分流是淘汰率很高的中考,也是9年义务教育的终点,第二次分流是高考。

很多家长都觉得太残酷,可PISA排名第二的新加坡,小学3年级就要面临第一次教育分流,小学6年级要面临第二次,好学校面试还要看孩子父母是不是校友。

衡水某学校的舆论形象一直不太好,被媒体指责把学生当考试机器,但很多学生会选择去这种学校复读一年再战。

如果放到新加坡,不好意思,你没机会。新加坡的补习班也有严苛的入学考试,如果分数低了人家也不收。看完这些,你会不会觉得衡水这所学校很伟大?

四、

如果我家经济条件很一般,但我能花两三万块钱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里,让他冲击下985、211换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普通家庭不需要这种学校吗?

毕竟,宏观和微观对教育的预期完全不一样。

宏观眼中,985录取人数就那么多,大约每年出生人口的1%可以去读。至于谁去,不重要。社会需要高学历人才,同样也需要快递小哥和护工。

宏观教育要做的,就是分流,从不关心老李家的孩子能不能念大学,只需保证不同教育水平地区的机会均等

比如各省设置不同难度的考试和录取分数,针对欠发达地区还有每年几万个名额的专项计划。

微观眼中,教育是一场淘汰赛,只有家长在意,其他人是不care的。对家长们来说,比我强,酸两句就完了,比我差,我也不关心啊。

- JIMU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9860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