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围绕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等七个方面推出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准入难、融资难、回款难、中标难、维权难、转型难等成长的烦恼或多或少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打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各民主党派中央也通过多种方式建言献策,为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提出宝贵的参考意见。此次印发的《意见》中,许多内容就与各民主党派中央提出的建议不谋而合。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法治和营商环境的关系,就用法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出明确要求。作为以社会法制为界别特色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革早在今年1月即围绕“完善法治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系列调研。调研开展时间横跨半年,足迹遍布10个省份,民革中央调研组与企业家、律师、专家学者深入座谈,了解企业最迫切的需求和亟需解决的困难,了解了大量来自一线的鲜活信息。
5月31日,民革中央召开中山议政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司法实践中,应当重视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这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基础。”“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司法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些在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最终经过汇总形成调研报告,得到中共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为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执行贡献了智慧。
事实上,根据中央统战部安排,2019年各民主党派中央重点考察调研的课题之一,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除民革中央外,民进中央、农工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台盟中央也分别围绕该主题开展重点调研。民进中央围绕深化教育文化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提出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障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等建议;农工党中央聚焦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建议加快高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定向减轻中小医药企业税费负担、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保护;九三学社中央针对创新型科技民企的发展诉求,提出精准消除准入障碍、促进金融创新、降低企业负担、优化科技服务等建议;台盟中央针对台资企业的发展诉求,建议做好外商投资法与台湾同胞投资法的衔接、细化“31条措施”市场准入政策、放宽两岸执业限制。
3月26日,民革中央调研组一行在杭州调研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
4月16日,民进中央调研组一行在西安交大航天中学调研。
4月8日,农工党中央调研组一行在上海新华医院调研。
5月初,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一行考察辽阳忠旺集团。
4月中旬,台盟中央调研组一行在南京台积电实地调研。
除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外,各民主党派还直接就民营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例如,民建中央建议, 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解决准入后“办证难”问题;农工党中央建议,制定涵盖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摘掉“所有制标签”,释放民企巨大活力;致公党中央建议,搭建更为便捷有效的政府与民企沟通平台,提高联络便利性、信息可达性、政策实效性;台盟中央建议,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强对银行业服务民企的考核评估监督,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化、阳光化等。
此外,民主党派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论坛,为民营企业发展答疑解惑、解决实际难题,为地方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例如,今年11月27日,民革企业助力贵州产业招商发展大会在贵阳举行,形成投资项目49个,总投资额985.02亿元,在有力助推贵州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疏通了路子。
11月27日,民革企业助力贵州产业招商发展大会在贵阳举行
再如,民建中央联合工信部和相关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17届,参会总人数累计近2万人次,达成项目签约金额总计7000多亿元。论坛为促进非公经济转型发展,改善非公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搭建了一个高层次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9月19日,2019中国(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兰州举办。
正如《意见》所言,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民主党派中央也将持续聚焦民营经济这一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建言、献计出力。
作者 _ 蒋天羚 胡珉瑞
本期编辑 _ 王艺晗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9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