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蔡静综合报道
当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告别野蛮生长,PE正规军们赢得了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在这个被称为“体检年”的年份里,多家老兵新征的投资机构斩获佳绩。
2019年,大钲资本完成了规模超过20亿美元的首只美元基金募集,计划年底前交割两到三个新投项目,人民币基金完成了对天数智芯、车通云等企业的加注投资,还迎来了基金首个投资项目瑞幸咖啡的IPO上市。
大钲资本成立于2017年2月,目前管理着超过30亿美元的资产,在消费、服务和医疗领域累计投资了十多家企业,且在多数被投企业中都是第一大机构股东。
向前追溯十年,2009年A股市场IPO重启和创业板开闸成就了股权投资行业的资本盛宴。这一轮资本热潮中,不乏有PE机构通过火速入股准上市企业获得丰厚收益,Pre-IPO阶段的投资也因此被称为是摘果子式的投资。
如果用“摘果子”来形容Pre-IPO投资,那么大钲资本在瑞幸咖啡等项目上的成绩是从“种”果子开始的。
“市场变了,企业家对PE投资人的需求也变了。今天需要的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价值的PE投资人,我们将自己的价值定义为‘投资驱动变革’。”大钲资本董事长、CEO黎辉说。黎辉在多个场合谈到过大钲资本“新一代本土PE”的定位,从方法论上来说,新一代PE的特征是将全球PE机构的最佳实践和中国本土市场的投资经验相结合。而大钲资本成立不到三年,就通过募投管退的多个动作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其中,瑞幸咖啡项目无疑是大钲资本的成名战。2018年3月,大钲资本首只美元基金的募集工作正式启动后,三个月完成了规模近10亿美元的首次关账,随即投资了瑞幸咖啡项目,成为瑞幸的首家外部投资方。加上后续融资中的加码,大钲资本累计向瑞幸投资近1.8亿美元,以11.84%的持股比例位列瑞幸第一大机构股东。今年5月,瑞幸咖啡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而消费和服务是大钲资本的两大主阵地之一。今年7月,大钲资本作为First Time Fund完成超过20亿美元一期基金募资。这只基金的年限最少是12年,主要投向中国市场的消费、服务和医疗领域。
超过12年的基金年限则允许大钲参与到更多更具有创新的投资中,包括与企业家“从0到1”开始的新征程,在拥有少数重要股权的项目中推动重大创新和颠覆式变革,于控股并购项目中更深入地参与企业实际运营。
在黎辉看来:“这样一个多变和复杂的环境里,为投资人赚到钱、把企业发展好,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我们在以投资驱动企业的变革,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变革着自己。”
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演进,中国各行业的垂直整合和并购已然加速,重要股权投资和控股的并购的时代大幕悄然拉开。
(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 长江商报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