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诸葛亮为了北伐拿下曹操,必须加强和巩固吴蜀的联盟

诸葛亮为了北伐拿下曹操,必须加强和巩固吴蜀的联盟

本文系作者小北钢琴课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诸葛亮为了北伐曹操,必须加强和巩固吴、蜀联盟。为他多次遣人使吴,以敦盟好。其中完成任务最为圆满除邓芝外,就是费祎,字文伟,江夏人。后主践位后,诸葛任祎为黄门侍郎,对其才学器识深为赞赏。建兴三年(225年)十二月,诸葛亮平定南中还成都,文武群僚郊迎数十里,“而亮命侍郎费祎参乘。祎官小年幼,众士于是莫不易观”旋被擢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祎临行时,诸葛亮亲率百官送别于成都笃泉桥,费祎说:“万里之路,始于此桥。”

曹操 绘图

因而“万里桥”由此得名。但今天的桥,乃是清代重新修建的建筑坚固、构造精良的石砌拱桥。从万里桥送别这件事看来,可知诸葛亮对费祎及其东行的重视。孙权性情滑稽,语多嘲讽;而吴廷年轻臣属诸葛恪(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等人俱才学渊博,善于辩论。费祎与吴国君臣应对之际,“辞顺义笃,据理以答”,始终不失国体孙权看见费祎沉着冷静,思路明晰,就常用醇酒来招待他,等他醉后,突然“问以国事,并论当世之务”,而且都是一些难以答复的问题。

诸葛恪 绘图

可是,费祎心里明白,不肯妄答一语,并以醉求退,寻思所问内容,“事事条答,无所遗失”。孙权对费祎的才能十分器重,对他说:“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从这里,也反映了诸葛亮对费祎的信任与期望之殷。孙权还将手中所执的宝刀赠给费祎以作纪念。祎答称:自己不才,有辱厚爱,“但愿大王勉建功业,同奖汉室,臣虽暗弱,终不负东顾”。

孙权 绘图

由于他“奉使称旨”不辱君命,使蜀吴之间的同盟之谊得以巩固与发展,所以在此之后,诸葛亮又数次派他到吴国进行外交活动,他都能出色地完成使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费有一次出使东吴时,孙权于大醉之后曾询及杨仪与魏延之间的关系恶劣问题,并向费说:“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鸡吠之益于时务”然心怀测,“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杨仪 剧照

诸君愤,曾不知防虑于此”,岂不是要留下后患吗?费答称:“(杨)仪、(魏)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布)韩(信)难御之心也。”现今北伐曹魏正当用人甚殷之际,如果为了防备“后患”,什么人也不敢信用的话,这难道不是像欲渡江河而担心“风波”之险,以致连船和船桨都不敢使用是同一道理?孙权听后,不禁大笑起来。费还蜀后,如实向诸葛丞相作了呈报,孔明“以为知言”,即答复得确切得体,无懈可击。

诸葛亮 绘图

由这件事可知,孙权对蜀汉内部的情况相当了解。但他称杨仪、魏延为“牧竖小人”,也非确切之语。因为杨仪有“才干”,魏延十分“骁勇”,故诸葛亮对他们信用无间。可是,这两个人由于“私忿”经常闹矛盾,因私害公。孔明“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时常加以调停。费深悉诸葛亮的苦衷,每当两人发生争论时,他就反复“谏喻”,使问题得以缓解。“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匡救之力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70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