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省一半行政村已建设公办幼儿园
织金县牛场镇中心幼儿园校园一角。王勇摄
省教育厅消息:2019年,我省285个常住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已有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其中107个乡(镇)已有3所及以上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一半行政村已建设公办幼儿园。
为切实缓解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我省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努力提供广覆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通过实施学前教育突破工程,始终坚持农村以公办园为主体的原则,目前,我省每个乡镇都已经有了至少1所公办幼儿园。同时,省教育厅开展利用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举办公办幼儿园,仅2018年一年,共清理收回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用于举办公办园、接收企业办园共计532所。
今年3月份开始,我省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并提出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学前教育布局规划优先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工作开展以来,截至12月24日,我省共移交、回收、购置、置换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255所,完成新建、补建、改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415所。
在幼儿教师队伍上,我省还通过编制招聘、县级特岗计划、政府购买服务、“双轨制”等方法不断补充幼儿教师。
一是通过统筹编制公开招考一批。坚持每年组织县级教育部门清理教师编制,算好幼师缺口账,将幼儿园教师招考纳入年度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进行考核管理,督促指导各地完成任务。
二是通过运用县级特岗计划解决一批。县级特岗计划原则上只用于补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省教育厅创新思路,打破框框,将县级特岗教师计划指标扩大到学前教育,统筹使用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教师招聘指标,缓解了部分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
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补充一批。在公开招考和县级特岗计划仍然无法满足农村幼儿教师巨大缺口的情况下,省教育厅又探索出以“同工同酬”为基本原则,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为主要方式的农村幼儿教师补充机制。
在省教育厅的积极推动下,我省各地先后出台了“双轨制”、“两自一包”、“四同”、“志愿者”等教师补充办法,目前全省通过新机制已招聘教师6000余人。
据悉,省教育厅接下来将加大农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强力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大力通过招聘幼儿教师,彻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7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