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痴迷动画片很焦虑?未必是坏事,用对方法也可成“育儿神器”

孩子痴迷动画片很焦虑?未必是坏事,用对方法也可成“育儿神器”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说到动画片,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忆的童年:"西游记、七龙珠、哆啦A梦、柯南、百变小樱、葫芦娃等等"。我们都是幸福快乐的,一说起幼年时的动画片都是侃侃而谈,推己及人,动画片对于每个孩子来讲,都是童年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动画片的质量或者是孩子看电视的时长,这些问题都让家长们感到焦虑。

很多妈妈咨询我,自家的孩子一看动画片就极度入迷,屁股坐在凳子上都不带挪一下的,无论是和他讲什么都如同没听见,做作业有没有看他那么认真仔细。里面的情节都能够倒背如流了,还是一遍遍的重复看。我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痴迷于动画片都不是一件好事,不仅影响孩子的视力还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其实,孩子痴迷于动画片也未必是坏事,只要家长用对方法,找到正确的引导它也可以成为"育儿神器"。

换个角度想,动画片其实是所有孩子都是"学习利器"!

我们可以深究一下: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很喜欢看动画片?

其实这也是和我们的大脑构造有关的。大家都知道,人脑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左脑是一个较为理智具有逻辑思维的半脑,对于文字和数字等比较抽象的的字符感兴趣。与之相对的是右脑,它是一个很形象的半脑,对于漂亮的颜色、花纹、画面等爱不释手,如果是动态的就会更加喜爱了。

我们现在可以做个选择,文字和图片你更愿意花费时间看哪个?估计很多人都不愿意选择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会选择形象有趣的图片。我们在年纪渐长之后,才会主动的有克制能力的选择在书籍里的海洋里遨游。但这是后天的对于文字和数字有了理智的认识和认可才会做出的行为。

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特别有研究表明七岁前的孩子他们的右脑思维都是相对左脑要发达和活跃。他们对于图片和会跳动的动画简直就无法抗拒,右脑主宰了孩子的整个大脑和行为。

其实我们没必要一棒子把所有的动画片都打死,一点儿也不让孩子接触动画片也是很不现实的。相反,我们不如换个角度,逆向思考一下,提取一下有利因素,让孩子在动画片中思考、学习和模仿,化身为学习利器。

父母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动画片

  • 启蒙(2-3岁):

启蒙阶段的孩子适合较短的动画片,语速较慢,通俗易懂,色彩明亮吸引人。这样可以让孩子比较容易的接受。

In the Night Garden《花园宝宝》和汪汪队都是不错的选择,旁白语言简单易懂,而且有简单的各种动作:点头、旋转、拥抱和飞吻等等。这下都可以让孩子慢慢模仿主角的动作化为己用,让孩子自己探索世界。

  • 输入重复(3-4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动态的动画了,他们开始关注并关注更多的听力词汇和表情,并且还会在生活中实践。

家长要选择时长约为5至10分钟左右、语句重复度高且富含生活气息。让孩子在动画片中学会日常的句式、结构和词汇,在反复多次中记住核心的句子。并且想象力丰富且三观积极的动画片,也在为孩子的个体素质养成打好基础,并且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Peppa Pig《粉红猪小妹》和超级飞侠都是火爆的动画片,里面的画面明亮,画风简单易懂,语句生活化让孩子学会在不同的场景的会话。并且会重复出现,成为孩子学习的模板。

  • 提升听力(4-5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词汇量,可以多接触不同种类的动画片。利用丰富的画面来吸引孩子更加主动地想要认识这个世界,从日常生活中慢慢转向科普类、社科人文类的知识。

这样孩子的词汇量不仅会增多,而且也会更加的多样化,眼界更加的广阔。

Octonauts《海底小纵队》和Dora the Explorer《朵拉爱冒险》时长约为25分钟,涉及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语速快且故事趣味性很强,让孩子寓教于乐,开发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父母该如何用对方法,让动画片成为"育儿神器"?

  • 陪孩子观看动画片和孩子有话可讲

如果家长只是让孩子满足自己一时的娱乐欲望,那么孩子只是一个简单的看动画机器,不会进行深度思考,看过就忘了。

这个时候家长的陪伴和引导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不仅可以甄别出优质的动画片,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习里面主角好的语言、动作和为人处事等等。即使出现了不太好的情节,父母也不要逃避,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好的一面就会有坏的一面,树立正确的三观。

比如:晚上在看动画片的时间内,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窝在沙发,看爱冒险的朵拉:"你觉得朵拉这样做会怎么样?你觉得可以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呢?"

家长了解到内容,对于孩子莫名其妙的话也不会感到疑惑。"妈妈,我可以和佩琪那样踩水坑吗?""嗯,这得看情况,不过你可以不可以和佩琪一样,听妈妈的话呢?"

  • 张弛有度,在规则内看动画片

父母也要一开始就画好一个圆,给孩子意犹未尽的空间。每天看动画片不许超过规定的时间,并且在晚上或者空余时间要和父母复述刚才的故事,或者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无法完成任务,那么就得接受一天不看动画片。

这让孩子一开始就会以思考者的态度去对待,当然家长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就不用太过严苛,就让孩子复述今天在动画片学到的动作或者简单的词汇句子也是可以过关了。

一张一弛,才可以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父母的底线,无限制的要求我要看动画片。

让孩子明白只有在动画片有所收获才是正确的,而不是一味的玩乐。

  • 多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故事延展

在孩子看过动画片之后,家长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和故事的延展来启发孩子的能力,在模仿和思考中学会运用到生活中。

"大家好,我是超级飞侠小爱,我要将包裹送往樱花之都!"

"啊,是小爱啊,你可不可以帮妈妈送一个包裹过来厨房呢?"

"没问题!"

你看,在这样轻松有趣的角色扮演环境中,孩子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还学会了帮助他人。间接的刺激了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

故事延展可以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激发孩子的创作力,和孩子讨论开放性的延展。

我们家长不要在看见孩子对着动画片就焦虑不已,运用逆向思维,想一想是不是可以从它的优点入手呢?孩子心智不够成熟,需要我们父母的正确引导,让孩子看有益于学习能力的动画片,慢慢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6985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