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快乐,恨是痛苦,生活就是爱恨交织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是白岩松的一本书,书中他有他对日本的感性认识,也有理性分析。
无论我们在感情上对日本是什么样的评价,读完这本书,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思想。
当今,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请带着好奇,跟着白岩松,认识日本的真实一面。
生命安全教育,这个国家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作为一个地震国家,这个民族的防灾意识尤其强烈。在日本,虽然东京是寸土寸金,但是,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项目,超乎想象,随处可见的是地震体验馆,几乎每个镇、每个地区都有。在东京几乎所有的百货商店里,都有“防灾商品柜台”,不得不说,这个民族的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般。
在这种无处不在的防灾国民意识影响下,学生防灾演习有时候上课时候高,有时候下课时候搞。
白岩松和他的团队就见证了一所小学的演练实况,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学生对地震警报的发出,1分钟之内完成躲避。一场好无准备的防灾演习,全校1000多名师生,5分钟之内,安安静静,秩序井然,全部集合完毕。
在日本,如果你走进一个家庭,即便是老人,安全防范意识也非常强。每个家庭都备有急救包,这是每个家庭的标配。
日本的防灾体系已经贯彻到生活和商店流通领域,而且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
这种意识,的确非常重要。曾经,在哈尔滨一家餐厅,繁盛火灾后,当时,有一半的日本游客在就餐,突发火灾后,日本人全部逃生,30多位中国人遇难。
可见,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的确很重要。
日本的动漫文化,成了强大的支柱产业。
日本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每周可生产动漫节目8多期。出版物中40%的出版物是动漫作品。每个月出版的漫画杂志多达350种。动漫产业的营业额已达到30多亿日元,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美国《时代周刊》评价,日本已经由一个产品制造大国,变成了一个文化产业的输出大国。
当然,日本的动漫作品也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如《铁臂阿童木》、《蜡笔小新》、《千与千寻》、《机器猫》,这些经典之作,经久不衰,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是创作水平取胜。
小小的垃圾分类,反映出日本环保大文章。
把垃圾处理厂,建筑外表设计成安徒生童话里的美丽庄园,色彩斑斓,华丽非凡,只是为了让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就有垃圾分类环保内容,为了教育小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在设计上就特别考虑了能够引起孩子们兴趣的创意。
在垃圾处理中心,能够把所有城市生活垃圾进行100%的无害化处理,经过处理,变成各种各样的再生产品。1981年,日本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了,从最初的7类,如今细分到17类。
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把垃圾分类作为一种高度的自觉,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日本老年人的第二春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老年人并不是闲居在家颐养天年,而是会到“老年人求职中心”找工作。比如,一位飞机机械师,退休之后,花了一年时间,学习园艺,然后做园艺师,很享受自己的“第二人生”。
老人退休之后,二次就业,一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的价值,有事做,有利于健康;二是感觉被社会需要,心理上更自信。
东京地铁,不一样的风景
东京地铁出名,不仅仅是它的发达,也与人的意识有关。在日本,上自高官、教授和企业总裁,下至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是以地铁为交通工具。
东京地铁的日平均客流量达到1300万人次,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
在地铁上,乘客上下车秩序井然,车厢里面都非常安静,没有人说话,更没有人使用手机。车厢座位的颜色显著地区别开了手机使用的区域:在绿色区手机可以打开,但是不能通话;在红色区,是老弱病残用的专席,在这里,手机是被禁止开机的。2002年,就实施女性专用车厢,更为人性化的设计是,小学生以下的儿童和男性残疾人,以及看护人员也可以乘坐。
白岩松乘坐了很多东京的地铁,都有明显的感觉,一是车厢里非常安静,无论是人多人少,从来听不到大声喧哗,听不到有人打电话。二是很文明礼貌,即使在人挤的时候,大家也尽量谦让避免挤碰,看不到抢座位的情况,更看不到在车厢里吃食品。
感受完这些,是不是也有点儿向往日本了?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文明是世界上最好的名片。
与爱同行,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人人有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6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