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老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从那之后,中国教育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从教材大纲到课堂教学几经折腾,如今也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方向。如今从北大出走麻省理工的许晨阳似乎给出了答案。
许晨阳:唯一一个入选“庞加莱讲席”的中国青年数学家。
北大毕业后,许晨阳前往美国深造,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2年,他回到母校,成为北大数学研究中心的一名副教授,随后5年,他迅速成长为代数几何领域的领军青年数学家,并且在2017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和100万美元奖金,这个奖项,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
都以为北大就是许晨阳的家,然而这位年轻的学者接受了美国麻省理工的邀请,离开了北大。他说:想到顶尖学术的地方看看。或许这是许晨阳对北大,对社会,对祖国的一个交代。但是他最终还是忍不住说了三句真心话:
一:风气太浮躁
二:数学界造假太严重
三:过于讲究资历,对年轻人扶植不够
这三句话可谓剜心之论,直剖当前学术界内心。足可以回答钱学森之问!
首先风气的浮躁对于潜心基础研究的人来说是灾难性的。毕竟基础研究几年十几年甚至终其一生没有突破太正常了,然而却要求每年几篇论文才能晋级评职,才有后续研究的资格与可能。
其次风气的浮躁直接导致学术假造假严重,不止数学界,是整个学术界。修改实验结论,各种联合署名不一而足。每年中国论文发布总量世界第一,然而真正被权威学术引用的却寥寥无几。
第三句话可以说是所有年轻科学家心中的痛。记得袁隆平先生曾说他从不为经费发愁,只要他开口,上级经费马上到位。可是袁隆平先生这样的人在中国何其稀少!更多的是依仗资历把持资源,年轻科学家何其困难。
今天许晨阳走了,是中国的损失。其实在许晨阳之前还有清华颜宁也出走美国普林斯顿。而且直接被美国科学院选为外藉院士。钱学森之问似乎责任在基层学校,可颜宁、许晨阳等人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这答案或许就在每一个人心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4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