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最低调而全面的开国之君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数百位皇帝,有明君、有昏君,有人匆匆一过,有人大有作为。开国皇帝,当属最具代表性的有为之君了。
说到开国之君,你可能会想到气吞寰宇的秦始皇,草根逆袭的刘邦、朱元璋,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杨坚、李渊和他们充满故事性的儿子,还有行伍出身的赵匡胤。
其实,还有一位开国之君,他开创了近两百年的大一统王朝,而他本人,与他的团队成员一样,低调、优秀、全面——这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刘秀几乎具备了理想皇帝所应有的全部特质。他出身虽高,幼年的成长经历却与普通平民无二,所以相比贵族出身的皇帝,他身上没有骄骄二气,善于和别人搞好关系,特别是鼓励下属;他喜爱读书,再加上少年时勤于农事,他踏实、低调、文武双全,没有一般开国之君少年时期常见的匪气。
一句话,“情商高+书卷气”,这是刘秀作为开国之君的识别码。
刘秀手不释卷
高产的成语发明家
“情商高+书卷气”,从刘秀一项与众不同的技能,就能充分地反映出来——发明成语。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每一个能流传至今的成语,都是既一阵见血、表达精当,又易于理解、通俗易懂的。
一个人,若有幸成为一个成语故事的主角,他的经历必然非常典型;而一个人,若他说过的话能成为成语,他的情商和知识水平多半不会低。
纵观中国历史,有几个成语出现的高峰:一个是思想活跃、事件丰富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豪气万千、恢弘宽容的唐代;另一个是名士辈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拜后世关于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赐)。
上述列举的时代,差不多每个成语故事都有不同的主角和发明者。而有一位皇帝,在一统天下、创立王朝之余,时常信手拈来,一个人发明了十多个沿用至今的成语。
这个人,就是“情商高+书卷气”的刘秀。
不信?下面这些成语,都是出自刘秀之口:
1. 有志者事竟成
燕过紫禁城学会的第一句英文成语,是“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翻译成中文,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意思。这个成语正是出自刘秀之口。
刘秀的创业团队成员,大都与刘秀一样,低调、优秀、全面。耿弇,就是其中的代表。
耿弇
耿弇是一位善谋果敢的杰出的军事统帅,被刘秀比作自己的韩信。耿弇曾在南阳献计攻打张步,平定山东,后来果然取胜。情商高、善待功臣的刘秀自然不会沉默:
《后汉书·耿弇传》:“帝谓弇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大意是,刘秀对耿弇说,将军你之前在南阳献攻张步的计策,我以为计划太大,很难实现,没想到有志气的人,事情终会成功。于是,汉语中就有了”有志者事竟成“。
2. 置之度外
刘秀称帝时,中国并未统一,刘秀花了约5年才赢得了基本统一的局面。而隗嚣(甘肃)和公孙述(四川)是仅剩的绊脚石。
刘秀面临的是一群对手
刘秀深知将士们多年征战太苦,攻打隗嚣、公孙述兴师动众、交通不利。他考虑到此时隗嚣已经把儿子作为人质放在洛阳了,而公孙述则割据边陲,于是他对将领们说:“暂且把这两个人放在考虑之外吧!”
《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这就是成语“置之度外”的来历,刘秀爱惜民力、量力而行的难得品质在此显露无疑。
3. 得陇望蜀
得陇望蜀,顾名思义,一定也与割据甘肃(陇)的隗嚣和占据蜀地的公孙述有关。
这是刘秀在谋划作战战略时产生的成语。岑彭,刘秀手下另外一位名将。建武八年,岑彭、吴汉等人包围隗嚣在天水,蜀地公孙述唇亡齿寒,慌忙来救,驻军在上邽,刘秀便派耿弇、盖延等去包围,而自己回归处理颍川和河东的事务。回到洛阳后,他给岑彭写信,指示如果上邽、天水成功攻破,就可以继续乘胜向南击破公孙述,并颇有些灰色幽默地说:“人总是不知足,在平定甘肃后,还想进攻蜀地。每次发兵,都急得人头发白了。”最终,公孙述被灭,只是岑彭在胜利前被公孙述派人暗杀了。
《后汉书·岑彭传》:“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4. 旗鼓相当
还是关于刘秀与老对手隗嚣、公孙述的成语。在解决隗嚣、公孙述的过程中,刘秀希望拉拢隗嚣,利用他来遏制公孙述。于是,刘秀写信给隗嚣“如果公孙述(字子阳)侵犯汉中,甚至于骚扰长安地区(三辅)的话,我希望能得到你(隗嚣)部队的帮助。如果那样,在西方战场,我就可以和公孙述旗鼓相当了。”古代作战时,常用摇旗、击鼓来指挥进退,刘秀在此用“摇旗”对“击鼓”,形象地表示了势均力敌之意。
《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
5.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别以为刘秀只会说些通俗易懂、表达精准的成语,他还会发明一些颇有哲学意味的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一例。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冯异是耿弇之外,光武手下另一位出色的将领。刘秀在平定赤眉军的过程中,总吃苦头,手下邓禹的部队遭遇失利。邓禹是为刘秀谋划天下、推荐人才的重臣之首,只是在战场上时常出问题。后来,刘秀派出冯异率军出征,冯异与邓禹也曾在回溪(河南宜阳西北)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但后来冯异经过艰苦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于是刘秀下了一道《劳冯异诏》,其中说:“刚开始虽然在回溪遭受挫折,但最终在渑池获得了胜利。这就是所谓:在日出之地有所失,而在日落之处收获”。
6. 披荆斩棘
由刘秀称赞冯异而产生的成语,不止一例。耿弇和冯异,一个为刘秀定山东,一个为光武平关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平定关中赤眉起义的过程中,冯异最终凯旋。到洛阳后,刘秀指着冯异,对公卿大臣说:“冯异替我劈开荆棘,平定了关中。”这就是“披荆斩棘”的来历。
《后汉书·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7. 疾风知劲草
王霸,一位发音颇为有趣的人物。王霸是刘秀手下重要将领,在统一天下、平定内乱、对匈奴和乌桓作战中都有突出表现。
刘秀的兄长刘演被更始帝杀害,刘秀自请去河北招兵。进入河北后,刘秀一行历经坎坷,随从中的很多人都脱逃了,只有王霸和以前一样,始终忠诚地跟随刘秀。刘秀颇为感动,于是评价王霸“疾风知劲草”,形容他如同坚韧的草,只有在迅疾的风中才能被识别出来。
《东汉观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8. 乐此不疲
勤政,是成为一个好皇帝的必备条件。能将统一天下与中兴政治完美结合,勤政是刘秀成功的重要原因。成语“乐此不疲”就来源于刘秀与太子关于这一问题的一次对话中。
称帝后,刘秀日夜亲征,经常和大臣讨论治国方针,每天都是深夜入睡。太子刘庄不忍心看父亲如此辛苦不休,于是谏言:“父皇您如同大禹、商汤一样英明,但是却缺少皇帝、老子修身养性的福分,盼望您爱护自己的身体,多休息。”而刘秀回答:“我喜欢这样做,不觉得疲劳。”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原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9. 举足轻重
刘秀发明的成语,要么出自他本人之口,要么出自他本人之手。“举足轻重”就是源自刘秀写给手下窦融的书信。
窦融原为地方军阀,后投靠刘秀阵营,并成长为光武手下名臣,特别是在治理河西五郡时,政绩卓著。窦融长期占据河西,归附刘秀后,刘秀封他为凉州牧,赏黄金,还给窦融写了一封信,明确指出了窦融的重要地位:“除了刘秀的朝廷以及窦融以外,天下还有公孙述和隗嚣,都野心勃勃,企图称王称霸。在这样的情形下,窦融的地位对于统一全国,举足轻重。”
《后汉书·窦融传》:“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10. 敝帚千金
这是与刘秀手下另外一位名将有关的成语。吴汉,字子颜,与耿弇、冯异一样,是刘秀统一全国立下军功最盛的将领。不过,与光武众将性格低调、温和不同,吴汉是个特例,他性格极为强悍,还做出了杀降、屠城这样的行为。敝帚千金这个成语就与此有关。
吴汉是最终完成攻灭公孙述的将领。公元35年,吴汉兼领遇刺的岑彭的军队,成为攻蜀主帅。第二年,他经过激战,在广都、成都间八战八捷,后在围攻成都的战役中,率军大败蜀军,公孙述也重伤身亡。公孙述大将延岑于是开城投降吴汉,而吴汉入城后,族灭公孙述、延岑家族,还大肆烧杀抢掠、残杀百姓、毁坏宫室,成都成为人间地狱。
刘秀大怒,在给吴汉副将刘禹的诏书中予以谴责:“城市已经投降,满城妇孺几万人,一旦纵兵乱烧乱杀,任谁听到都会鼻酸愤懑。平常的人,即使家里面有一把破扫帚,也都会十分珍惜,可你却这样不爱护子民的生命和财产。你刘禹是宗室子弟,怎能如此残暴?竟然忍心做这样的事情?”刘秀对刘禹撤职,也严词批评了吴汉。
《东汉观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刘)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敝帚千金源于此书,后来逐渐演变为敝帚自珍,含义都是相同。
11. 差强人意
若问最易用错的成语,“差强人意”绝对名列前茅。这个词,也来自于刘秀之口,不过最初的意思有所不同。
这还是一个关于吴汉的成语。前面提到,吴汉性格强悍,而强悍的统帅往往能够给部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刘秀战况不利,诸将不免都很惶恐失意。只有吴汉神情自若,整理武器、激发将士士气。刘秀派人去观察吴汉的行为,派去的人回来说吴汉正在准备攻城的兵器。刘秀叹道:“吴汉差强人意(还能振奋人的意气),我有他就相当于有一国了。”
这里,差强人意的本意,是刘秀称赞吴汉还可以振奋人心,后来逐渐演变成尚且能够使人满意的意思。但无论初意还是今义,都是褒义的。
《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吴)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其实,以上这些,还只是由刘秀本人说出或写出的成语。与刘秀以及光武众将有关的成语还有不少,比如克己奉公、聚米成山、糟糠之妻等等。
当然,刘秀这位完美帝王,还为王侯将相、血雨腥风的中国历史,贡献了那句充满豪气与柔情的:“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参考:
1. 《后汉书》,范晔(南朝宋)著。
2. 《东汉观记》,刘珍(东汉)等著。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感谢您观看燕过紫禁城的原创文章。欢迎您关注燕过紫禁城的头条号,浏览更多原创的文史类文章和专栏。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