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河
转眼儿到了冬至,忽然就想写几句絮语。
在我老家渠县三汇,冬至原本算不得什么节,跟平常也没什么区别,特别是当我小的时候。不像北方,得吃饺子;也不像广东,得吃羊肉。这几年我在广东,发现冬至节的羊肉馆总是没有空位,得排很长的队。
北方吃饺子,也不过是家常便饭,只是这吃羊肉,就显得讲究多了。近年来的一大变化,是很多人冬至节不出来应酬了,总愿意陪家人一起过,或一起下馆子。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还是不好?从重家庭重亲情的角度来讲,或许是好的;但从拼搏的锐气来讲,或许就成为了缺陷。每个时代,总有这个时代的主色调。这个时代,是重生活质量的闲适“小时代”。想想也是哈,人为什么拼搏,不就是为了把小日子过得更幸福吗?
大城市,生活是有规律的,当然人们依然为了生活疲于奔波,过节的时候就总是要想方设法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于是每个节,不管大节小节,大家都比较重视。一家人为炉而坐,暖融融的,不期然就有了某种仪式感。甚而至于,就成为了某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如果不好好过个冬至,反而成为“外星人”了。
那时的农村,大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为一日三餐果腹而忙碌,顾不上什么节假日,也没有什么节假日的。回家能喝碗稀饭面糊就不错了。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节,然后是端阳与中秋,此外就没了。包括国庆、元旦、清明,农村通通都是很淡漠的,只有人偶尔提一句:“哦,阳历年了。”阳历年,就是元旦,仿佛与农村的自己是没关的。
至于孩子,该割猪牛草的割猪牛草,该打扫院子的打扫院子,该放牛羊的放牛羊,该写作业的写作业。最开心的大约是踢毽子,跳房,那是另一种热火朝天。至于杀羊吃肉,呵呵,那你就等着吧!
当然,冬至开始,农村逐渐可以开始推汤圆面、杀年猪、打扫阳尘了。杀年猪也是火热的,碰上热情好客的亲戚邻居,还可以混上一顿泡汤肉吃——那是冬至节后到春节前最好的礼遇了。
那些年,我们就这样过来了。伴随着冻手的寒风,伴随着杀猪的炊烟,伴随着磨汤圆面的石磨谣,伴随着摇架的“哽咕”声……
及至长大成人了,及至今天,我们成了进城的农民工,成了企业高管,成了老板,成为了新都市人,我们的处境有改善了的,有没有改善的,有混得很成功的,有依然为房租、生活、水电、孩子学费焦头烂额的,但我们依然没有太多时间关注节日。很多人节假日还在加班,还在赶方案,还在见客户。我们的脚步伴随着城市的节奏,我们依然没有过节的心境。至于吃香的的喝辣的,也不一而足,有的吃得不想吃了,未见幸福;有的依然买不起鸡鸭鱼肉,吃不起餐厅,依然为分分角角的钱精打细算。但总的来说,如果不是过于努力或过于艰辛,至少可以抽出时间来与家人吃顿饺子或羊肉,享受那种暖乎乎、乐融融的感觉。至于手拿一只橘皮,望着熊熊的炉火,看窗子上的雪花炸开,或许只有很懂情调的人才有这种品味。一般人肉饱汤足,也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条件与福气,那也未必!总有很多条件限制着,总有很多杂事牵绊着,总有很多不如意错乱了。这时我们会发现,好好过个冬至节,其实也很不容易的。有人有过节的条件,却没有过节的心境,有人有过节的心境,却没有过节的条件。这世界,总这么阴差阳错着!
那些留守儿童、那些两地分居的人、那些孤寡老人、那些节日工作值班的人,无论如何是无法阖家团聚过节了。
然而,我们毕竟共拥一片雪花,有着自己的炉火——每个人心中都燃着一炉熊熊的炉火,温暖着不完美的人生。只要心中的炉火不灭,人生就会温暖如春。反过来将,心中的炉火要是熄灭了,即使现实的炉火再温暖,再火热,也四面寒风,穿心穿肺彻骨寒冷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保留好自己的火种,点燃自己的炭,即使风雪再大,也要考暖自己,不能让自己冻僵了。只有温暖的心,才有温暖的人!
不知不觉,我便又写成传播正能量的檄文。我发觉我这人好像天生就是为正能量而生的一样。唉,也真没办法,心中始终有一轮太阳,不管什么天儿总散发着热量!这就是我自己。絮语变成号角,是我写之前自己也不曾料想到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0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