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原创影视:从孙俪张曼玉这些好演员,看演员表演的诚意(下)

原创影视:从孙俪张曼玉这些好演员,看演员表演的诚意(下)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里,我从三个方面讲了演员在一部剧,或是电影中表演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里,我会继续这个话题,展开深入的把这个问题讲述清楚。

全情投入是进入角色最好的方法:

导演大卫.拉塞尔在拍摄《美国骗局》时,这样告诉他的演员们,“只要你做到全心投入,没有哪个故事是俗套的。如果你把角色演活了,那就不俗套。”


在电影《美国骗局》里,隐藏着一个惊天的阴谋

可见,全情投入会让演员更加深入地体会角色的魅力,会让演员更好的塑造角色。从而使这个角色变得丰满,而符合剧情的设置。

而在实际操作中,想要彻底地演活一个角色,演员就要按照角色的设置,思考,说话,行为,动作,表情,都要和角色保持一致。这样去做,演员就不仅仅只是把角色的台词,和动作表现出来这样简单。

而是演员按照角色的设置,为角色量身打造了一个生活的状态。真的是重新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剧本上的形象。

演员这样的全情投入,不同于表面的模仿和装模作样,全身心的投入能够展现整个故事的潜在动力和动机。也正是有了演员这样的投入,演员塑造的角色,才会令人信服。才会让观者感到真实不做作。

让自己的表演在角色身上,看不到留痕。这样的话,可能很多演员都知道,也觉得比较老套,似乎有些过时。但好的演员,确实能够从身体的动作,以及声音和思想上,彻底变成他们所饰演的角色。


看到蔡少芬,我就会想到她在《甄嬛传》里的皇后,和那句“臣妾做不到啊!”

而要达到这样的融合,可以使用很多方法。

比如:模仿,私人瞬间和感觉记忆等等。

模仿:就是演员模仿其它人,或是动物的动作摆姿势,做动作。但不同的人,做出的动作和姿态的效果,都不尽相同。这一点也是因人而异的。

私人瞬间:就是让演员,像在自己的生活中一样,没有顾虑地放开来去表演。

感觉记忆:就是利用过往的视觉,听觉,和味觉等一系列外部感官系统,唤起场景需要的情绪反应。

演员朱亚文在《我是证人》中,就饰演了一个变态的医生唐铮。当他拿着手术刀,在阴暗的地下室摇曳的灯光下,冷笑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噩梦。

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朱亚文也是十分认真的,并倾注了极大的专注和热情。如果没有这样的全情投入,朱亚文饰演的唐铮不会去的如此的成功。也不会在冯远征饰演的安嘉和后,再次成为大众心里的“噩梦”。


朱亚文饰演的变态医生唐铮,真的让人感觉害怕

我不喜欢那个演员,但他的表现能让我放下曾经的偏见:

我们都会有自己喜欢的演员,和自己并不喜欢的演员。有些演员自身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们在屏幕前的表现,就是会让我们出戏。让观者难以建立和演员角色之间的情感共鸣。

有些演员在镜头前的表现也很不错,我们不喜欢他们,既不是因为他们的演技问题,也不是因为他们失败的表演。但在某些方面,我们就是没有办法喜欢那位演员。

这真是个人的喜好问题。

就像你喜欢一个人,无论这个人身上有着怎样的缺点,在你眼里都会成为可爱的标志。而无论一个人有多优秀,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大家都有选择的自由。如果剧中或是电影中,有自己不喜欢的演员,观者可以选择忽略或是不去观赏。

我记得最早在《爱情公寓》里,看到胡歌饰演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演员明星,但他在见到唐悠悠时的那种表现,让我觉得十分不舒服。我就很讨厌这个演员。

后来,我看了胡歌在《伪装者》中的表现,很快就被他圈粉了。当我在大屏幕看到他的处女作《南方车站的聚会》那个阴郁颓废的周泽农时,我更是需要重新审视这个胡歌。他的表现越来越层次和深度。


胡歌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很好地展现了饰演角色的层次感

有些演员的表现和表演,是你无法用文字形容的。那只是一种你内心的感受,很多我们看到的故事场景,以及演员的表现,都是导演和演员做了很多功课以后的展现。

所以,当演员们站在镜头前,我们是没有办法确定他到底要做什么。

好的表演就是陈诉和还原事实。让观者感受不到演员表演的痕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9587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