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潮汕古建筑之神庙

潮汕古建筑之神庙

潮汕地区有自己的特色如、潮汕方言、戏剧、音乐、菜谱、功夫茶、工艺品、民俗风情和人文外;潮汕的古建筑文化,更是五彩缤纷,令人叹为观止。

潮汕古建筑由于它的鲜明的个性化,别具一格地耸立于中华建筑之林。

潮汕古建筑形式多样,有牌坊、古墓、佛寺、神庙、民居、亭榭楼阁等,但最具特色的是古民居。

这些神庙和佛寺的最大区别是佛寺多为重檐歇山式,而神庙为祠堂式,特别是天井两侧多设有龙虎井。


天后宫(俗称老妈宫),是潮汕民众尊奉为海上女神的妈祖和忠勇仁义的关羽的庙宇,由于这个地方过去曾是潮人离开家乡漂洋过海谋生的出发地,出发前必在这里祭拜妈祖祈求海路平安,所以许多海外潮籍华侨回乡必到这庙宇瞻仰,以还宿愿。


妈祖,又称天后圣母, 天上圣母, 天后娘娘, 妈祖娘娘, 天妃娘娘, 湄洲娘妈, 等。

妈祖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愿,母亲王氏,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

因生得奇,甚为疼爱,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妈祖信仰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首先是传说,然后是传说的历史化和神化,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


妈祖于960年农历三月廿三诞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岛,福建与潮汕两地血缘相亲同源同俗,在汉族民间信仰等有着很多相近以至相同之处,尤其是对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更为突出,可以说是一样的妈祖,一样的海洋情怀!潮汕地区众多的妈祖宫庙,与历史上福建移民入潮有直接关系,也是潮汕沿海民俗信仰的集中体现。

潮汕地区妈祖也被称为天后圣母,妈祖庙遍布潮汕的每一个角落,其数量之多无法统计,较多分布在澄海、饶平和汕头市区等地。

福建莆田与潮汕地区民俗习惯相似,以两地民众对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表现得尤为突出。

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妈祖羽化升天。

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 、“妃”直至“天妃”、“天后”,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妈祖的父母亲也被尊为“圣父母”。


这座九天玄女娘娘庙自明朝开始就已经存在,曾经是玉都镇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名扬大江南北。

九天玄女娘娘庙在玉都充满着神奇的色彩,是当地人们心中庇佑风调雨顺,恒运昌盛的神灵,也是千百年来玉都人传承的信念。

玉都庙既是庙,又是玉都地名,玉都庙是九天圣母宫,也就是九天玄女庙

玉都庙建于明代万历三年,这和至今保存完好的泾川县城城隍庙为同一时代建筑,宋代 ,回山王母宫大规模重修过,经过元代这个动荡的朝代,明代便是全中国到处都立殿兴宫的时代,泾川县城也正好是明代从水泉寺迁至今日县城所在,有600多年历史了。

明代的泾川县城在高峰寺下大兴土木,玉都人在北原设镇立集建宫造殿也大兴土木,应合着那一个宽松、安定的明代世风,崆峒山上的天梯铁栏上,明代铸的万历年间字样今日还在,


太乙宫九天圣母殿是明代玉都庙的主体建筑,清同治年间遭兵燹,清末民初又建。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在宋江河的东岸,旷庙苏庄村北,有一座庙宇,当地人称为“玄女庙”或“旷庙”,这便是宋江得三卷天书的“九天玄女娘娘庙。

玄女之庙建于何时,已无从考查,最兴盛时占地四十余亩,前有戏楼、钟楼、山门,中有玄女殿、九女殿,后有祖师殿、玉皇阁,规模宏大,香火极盛。庙内有一眼非常奇特的井,每个角的井水都各不相同,分为咸甜苦涩四种味道,可以医治不同的疾病,因为井特别大,当地人叫它“半亩井”。

九天圣母,学名九天玄女,道教神名,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九天圣母传说为上古时女神,人头鸟身,圣母元君的弟子,黄帝之师,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玄女下降,以六壬、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授于黄帝,并为制夔牛鼓80 面,遂破蚩尤(见《云笈七签·九天玄女传》及《黄帝内传》等)。

汉族人和北方民众尊道教之神是为传统宗教信仰:天道发育万物,人道可以济天道之穷,天道即治道之始也,凡所祭之神人,必忠、正、贤,有功于国于民,九天玄女助黄帝战蚩尤,与西王母有相同的功德, 老百姓尊崇王母与玄女,一盼其护国庇民,二盼岁岁雨顺风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8907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