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日子,董卿主持开学第一课谈到爱国教育精神,在网上闹的可谓是沸沸扬扬,很多网友都对董卿发动了嘲讽技能。
调侃董卿,把自己的孩子生在国外,坐拥外国国籍,接受外国教育,结果却在教育别人的孩子爱国。董卿自己这种行为,难道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双标么?
无独有偶,在娱乐圈我们很多熟悉的演员,明明说着汉语,活跃在电视荧幕上。可他们,早就已经不是中国国籍了,李连杰是新加坡国籍,巩俐是新加坡国籍,张铁林是英国国籍,蒋大为加拿大国籍。当然,娱乐圈的这些明星,可能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但是说到高校人才的流失,却离我们非常的近。
其实对于人才流失,一直有这样一个规律,从农村流向城镇,从城镇流向一线城市,再从一线城市流向国外。而一线城市的高校,就是人才流失的重灾区,很多网友更是讽刺道:"清华北大就是替外国培养人才的吧"。这句话虽然不中听,但是却赤裸裸的揭露了一个现实。而许晨阳就是这个时代人才流失的代表人物之一。
许晨阳可以说一个数学天才,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赴美留学。最初许晨阳也是怀着一腔热血,一颗赤子之心。留学后,他重回北大任教,想要为祖国和母校的教育,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实凉了赤子的一腔热血。就在许晨阳归国的6年后,他再度选择赴美深造,放弃了他在北大的坚持。
许晨阳临行前,对友人说过一番话,这番话不仅是他发自肺腑无能为力的感慨,同样也是无数高校人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流失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高校教育方面,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1、 教育对青少年的支持还不够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资历"的国度,年轻是对青少年最好的打压,高龄是很多学者高谈阔论的资本。大学老师职称的评定更是和年纪息息相关,甚至僵化死板。也正因此如此,在高校,很多重要的学术发言,教育管理,不是有才者居之,而是高龄者居之。也正是这种情况下,让很多青年多年怀才不遇,因此而愤愤不平,最后远走他乡。
可是,年纪和才华能力真的成正比么?当然不是,搞学术不是打游戏,不是24小时挂机打怪刷经验就能完成学术的进阶的。有才的年轻人才是少年英才,无才的中年人也只是凡夫俗子。只有根据实力,给予青年学者足够的支持和地位,才能留住青年们,奋斗的雄心。
另一方面,在教育上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发展,现阶段推崇"快乐教育",可孩子们真的快乐么?实现了全方面发展么?不仅如此,孩子每天上补习班都要上到很晚,很难有时间培养自己的特长,大多时间都用来读书,中高考就像是两座大山压在了学生和家长身上。不少学生在出了校门后发现自己真的成了"书呆子",学生时代为了考取理想的学校时间都用在读书上并没有其他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
时间、金钱、路途上的耽搁,让很多想挤出时间培养孩子的家长望而却步。他们忙的不可开交,基本上没有时间想到一举两得的方法。而随着在线美术1对1的发展,让很多家长看到了希望,也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想法。
2、 高校在学术上玩弄手段
玩弄手段是一件非常常见的"办公室现象",人们为了地位,金钱,勾心斗角,谗上媚下。而这套手段,如今已经从职场流入到了高校。而高校是一个教育学子,攻克学术问题的地方。
很多有志之士,汇集于此,是为了搞科研,完学术,而不是为了参与这无休无止的"宫斗"。"宫斗"不仅会浪费搞学术的精力,同时也会影响搞研究的经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更好的研究环境,很多人才选择远离这些是非之地。去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
因此给青年们需要的是纯净的学术研究环境,学习环境决定了人的学习精力。这一点不管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是一样的,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人,心无杂念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 高校论文造假现象频繁
一说到学术造假,就不得不提翟天临了,不得不说翟天临的演技是美得挑的,但是他却遭到了自己学霸人设的反噬,学术造假让他从优秀演员变得声名狼藉。真的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当然,翟天临学术造假一事最轰动的不是娱乐圈而是学术界。要知道,多少人辛辛苦苦日以继夜的努力搞科研才能获得那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头衔。而翟天临就那么轻轻松松的得到了,这不正说明了学术界的黑幕么?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公的现象,引起了很多青年学者的不平,他们的出走,流失,正是对这种黑幕无声的反抗。
我们在小的时候,也曾因为看到别人因为作弊而获奖,感到愤愤不平。其实这种心理和青年学者的心理是一样的,而真正能够抚平他们心态的,正是对这种黑幕进行制裁和打压,这样留下的才是真正的人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7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