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国式教育

中国式教育

教育的痛点

中国式教育经常被拿来嘲讽,特别是高考的设置让所有的教育资源都要向它看齐,学生、家长、老师都苦不堪言,以前是初中高中,现在是小学都有被波及的趋势,但改革了高考的一考定终身,全面学习美国教育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清华大学教授鲁白在2015年的演讲,他提到,在一个诚信度不够的社会,要靠一套全面的衡量标准(选拔人才),会存在很大的挑战。原文如下 :一个非诚信的社会,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用不诚实甚至欺骗的手段,来把你所有衡量的标准全面摧毁。这样还更容易产生腐败。你要推荐信吗,我可以把你的推荐信写得比谁都好;你要社区活动,我可以编造几个社区活动出来;自述可以花钱请高手代写;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家长、学生、老师一起“合谋”来搞定。所以在一个没有诚信,或者诚信不够的社会,要靠这一套全面的衡量标准(选拔人才)会存在很大的挑战,我想这个是有道理的。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至少不完全是高考的问题。不能靠,至少不能全靠政府,靠教育部,或者靠大学。中国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出在我们的学生,家长,老师上,出在我们功利主义的文化上。

平凡的价值

上面这段话简直就是直指教育的核心痛点,振聋发聩。之所以能得到我的共鸣,因为之前我的教育理念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个他自己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在这种功利主义的文化下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工作好,挣钱多。在这种功利主义文化影响下教育缺乏教导人甘当平凡的动机,每个人都要成功, 而且成功的标准很单一 。但现实就是绝大多数人过的就是平凡普通的一生。

很欣赏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尽力而为了,就要勇于接受自己的平凡。然后在接受的基础上,再去锤炼从平凡生活中攫取幸福的能力。做父母的请不要与平凡的孩子为敌。

喜欢《悟空传》里的一句话:“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天地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所谓成长,就是一个发现并接受“自己很平凡”的过程——终于明白自己能力有限,开始接受自己的普通和渺小。也许,一个人这辈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所以,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

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时。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接受平凡,比超越平凡更重要。因为平凡,所以才有希望不平凡

一个人平凡,那是当然;一个人不平凡,那是偶然;所有人的日子都平凡,才是必然。所以,如果缺乏了在平凡中攫取幸福的能力,理所当然会过得不快乐。反而会更加平凡,乃至沦为平庸,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终身的学习

我们80后家长对同龄人韩寒是很熟悉的,当年那个靠犀利的文笔和对抗教育体制出名的作家韩寒如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叛逆的高中生小作家到职业赛车手,再到公共知识分子,再到导演等的华丽转身。他的每一步其实都走得并不顺畅,我非常钦佩的就是他的职业赛车手的身份,还拿过冠军。作为名人没有躺着吃老本这点就不容易了,跨领域还能做出如此傲人的成绩就更加不容易了,而且竞技体育是玩不得半点虚假的。他的成功实际更多的靠的是持续的学习和努力 ,而不是靠当年博取的名声 ,他当年可是媒体作为一个噱头甚至当反面典型来宣传的。

那样坚决对抗教育体制的人如今诚恳的说到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 学习 " 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有些人拿这当作是体制的胜利,拿这来教育孩子更加要循规蹈矩。这其实也不是什么体制的胜利。只是成熟后的韩寒能更客观的看待体制的问题,不像年少时那么偏激。

人生的起跑根本就不是跑步比赛起跑那么简单,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和兴致盎然。预祝小朋友们期末都能考出好成绩。当然这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都考100分就说明题目出简单了,要加大难度筛选。

教育的希望

孩子入小学一个月,就让我对中国的教育信心大增,有高考这个指挥棒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当下 ,还能混杂这么多素质教育的内容, 这点的确让我欣喜不已。 长期如此以往,国家就离真正强大不远了 。

素质培养这种东西和知识传授有很大的不同,错过了就错过了, 到时候你想填鸭进去都不可能。 你能指望一个成年人素质得到质的改变提高吗?

老师们都比较注重礼仪道德和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 原生家庭因为受自身的局限对孩子教育难免会有欠缺的地方, 学校在这方面的重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南湖一小灵动嘉奖令这套方法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我认为这样一套方式方法手段才是和过去那套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划清了界限。 以前成绩差的学生普遍欠缺鼓励教育, 成绩好的学生又欠缺挫折教育。

嘉奖令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可以很好弥补应试教育评价学生单一化导致的弊端 。真正把所有学生端平了。 当孩子持续努力一番不光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认可,还附带能实现孩子的愿望,这样尊重孩子自由成长的教育难道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教育吗?

学生的生活有多丰富,老师的工作就有多忙碌!

一个班55名学生,老师想要及时关注到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 ,并及时给予肯定的鼓励奖励或者批评的教育引导是一件多么大的挑战,所以学校要设置三名班主任来完成这项超额任务,光是写嘉奖令的评语就不是一个轻松活,这个评语要相对客观公正,还要鼓励表扬孩子为主,同时附带指正孩子欠缺点。遣词造句的时候还要想着兼顾点家长,要拿捏有度,想想都累。

老师们用心去做的点点滴滴孩子和家长是能够体会到的,老师想要家长与其形成合力,家长当然愿意有心配合 ,为什么经常是效果差强人意。

平台上推荐的一篇文章总结中国的教育失败的观点还是很中肯的, 失败的教育离不开三个原因 :孩子不努力 、爸爸不出力、 妈妈用蛮力。

对照下来三条我家一条也没落下, 虽然不算典型, 也足够我们深思反省 !

摘录的经典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对孩子没有期待的教育,并不一定比对孩子有更多所谓的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而这些素质,更多地有赖于家庭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身心健康,正直勤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

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记住保留给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请重视智慧教育胜过知识教育。

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所以你也不必苛责自己。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7087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