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全网被27岁年入千万的李佳琦,以及28岁大红大紫的古风博主李子柒刷屏了,很不巧,都是李家人啊。
他们身上固然承载了无数的光环,身价也不可估量,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对行业的前瞻性,以及自身的努力。
就像雷军说的:“站在风口上,连猪都可以飞起来。”
如果你没有站在风口上,你也不适合走那条路,你再怎么玩命也是瞎努力,瞎努力的最后结果是:拖垮你的身体,榨干你的时间、精力,生活失衡。
前几天,我在后台看到有位粉丝抱怨:
“心累!这两个月一直加班加点在拼业绩,没想到竟然比不过一个新人,让一个比我小5岁的人当我的领导,我真是不服!”
其实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
在公司任劳任怨干这么多年,以为可以拿个一官半职,但却没想到市场对人才的选择已经不仅仅是“经验”了。
当今职场,上有小下有老的“年龄倒挂”现象越来越常见,没有什么“按资排辈”的说法,谁更懂职场“潜规则”谁上位。
1
年龄差距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没有通用能力
职场社交平台发布的《中国千禧一代商业决策者洞察》中,有一组数据显示,90后商业决策者成为了更加活跃的职场社交领袖。
恰好成长在资本大潮、内容经济的时代,他们富有创新、奋进,敢于挑战权威,成为职场中的中坚力量。
但这也导致了另一种可怕的现象:很多人觉得,我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人家,那就这样吧,每天踩点上班下班,领导下达什么命令我就完成什么工作,不争不抢。
但我得负责任地告诫你一声,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你离淘汰那天不远了。
经典电影《实习生》中,有一个引起广大观众共鸣的情节。
当公司所有人都走了之后,秘书看着做不完的工作忍不住哭了。
她毕业于名牌商学院,目前工作了9个月,每天工作时长达14小时,可还是没能接触到关键的工作,在琐碎的打杂事务中消耗自己。
不得不承认,这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可惜,职场从来不看努力过程,只看有效的工作成果。
相比之下,刚来的实习生Ben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凭借过人的数据分析能力,很快便抓到了项目中的漏洞:
公司把 80% 的广告费用,花在了20%的低消费群体,忽视了80%的潜在精准客户,因此他也受到了年轻女上司的提拔。
这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工作中,重要的不是年龄差距和在公司待的时间长短,而是你有没有一项通用能力。
相比学历、经验,像微软、谷歌这种大企业往往更看重这种通用能力,例如数据分析、快速学习、创造力、信息敏感度等,能在任何行业中都发挥强大作用。
可以说,拥有通用能力等同于核心竞争力的助跑器。
2
认知和能力的差距,
取决于格局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一件事,结果不尽人意,而在你伤心沮丧、怀疑自我能力的时候,有人却在喝着咖啡的同时,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历史上知名的战略家曾国藩说过:“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当你的思维、信息、眼界都和别人拉开巨大的差距时,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问题,你和对方的解决方式以及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
雷军曾在媒体前直言,如今90后、00后大军崛起,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口中说的就是全网刷屏的00后 CEO 李昕泽。
李昕泽15岁就自学编程,获得台日韩三地微软编程证书,10个专业结业,成为微软开发者工程师,能用专业代码分析和评价公司是否真正有实力。
小小年纪已经是全球青少年创业联盟创始人,手下掌管着上百名员工。且不论背后的争议,李昕泽确实甩了同龄人甚至年长者几百条街。
正如电影《教父》中说的:“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格局的差异就是这么残忍,它控制着事情发展的大方向,也就是掌控了局势。
3
想获得职场上的安全感,
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当今社会,没有人不跟钱拼命的。
不管是为了签单向客户低头哈腰的业务员,还是为了蹭热点半夜还在敲键盘的新媒体人,他们任劳任怨,不敢随便说“不”,不敢看房租单,更不敢随意辞职。
更委屈的是,在时代的浪潮之下,随时就会被替换。
世界上没有永远不失业的岗位,也没哪一个行业存在绝对的安全感,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远比你每天抓破脑袋想着跳槽更重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6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