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南京市探索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南京市探索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本报通讯员祝红宇 瞿乐乐) 今年以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一手抓机构改革,一手抓日常监管,更新风险治理理念,立足职能变化形势,发挥地区药学技术人员专业优势,采取“小切口突破”“五步推进”的办法,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专家+行政”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新模式。什么是“五步推进”?“专家+行政”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新模式是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步:制度引领 

  出台《南京地区三级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管理办法(试行)》,规范评估专家的条件、聘任、考评和选派以及行为准则,明确评估专家队伍由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和大专院校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组成,建立专家库进行统一管理调配,对药品使用单位药品质量安全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步:建立队伍

  该局通过专家自主报名,经所在单位认可及资格审核,建立了由全市三级医疗机构中具备高级职称的46名药学专家(基本为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部或药剂科负责人)组成的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库,每次评估抽调3名专家库成员组成评估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市市场监管局安排派1-2名监管人员作为观察员,联合开展风险评估。

  第三步:规范标准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专题组织召开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评估标准评审会,邀请省、市卫生、药监部门经验丰富的药品监管人员和库内专家共同研究制定检查标准,从防控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角度出发,重点关注药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人员管理、购进验收、储存养护、调配使用和疫苗管理等环节,明确了19条评分标准和检查方法,并在后期评估实践中进一步修订优化。

  第四步:细化实施

  9月-12月,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抽调专家库成员,组织16个评估小组,对全市12家三级医疗机构和4家二级医疗机构开展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检查,评估采取被评估单位汇报、评估组检查、专家讨论、反馈问题、亮点点评和被评估单位整改六个步骤,通过查阅台账资料、抽查品种、实地考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各被评估单位在药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共40余条,均得到有效整改。

  第五步:共享经验

  被评估单位通过整改问题、清除风险隐患,其药品使用环节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提升。同时,通过组织专家相互检查,在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行为,强化风险管控的同时,无形中搭建了一个医疗机构之间以及专家之间分享经验做法的交流平台,真正实现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和监管水平双提升。

  “专家+行政”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更为有力地为广大市民群众守好安全用药的最后关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5076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