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如果他只是普通人,是否还是那个奸雄?

如果他只是普通人,是否还是那个奸雄?

公元220年时

在洛阳的宫殿当中

一白发老人正在病榻上奄奄一息

最后一刻他眼神黯淡

但还没有忘记交代后事

只是他说出的话与身份不符

交代的竟然是几房姬妾的安排

并且还留下了一个典故

分香卖履~

没错,这一位老人

就是围绕整个三国

人称奸雄的——曹操


说起曹操都不陌生

但曹操的形象复杂多变

光是大众所熟知的就有三种

一种源于正史

那就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另一种则来自演义

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而最后一种则是民间形象

诡谲多变,不守诚信

还有一句名言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但是

到底哪一种才是曹操?


当剥离曹操所处的地位和乱世

但看曹操的所作所为

实际上就是一个年轻志士到糟老头子的蜕变过程

《三国志》中说曹操少机敏

通俗来说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比如他就坑过袁绍

《世说新语·假谲 》

记录下了曹操和袁绍的作死事件

趁着月黑风高,几个模糊身影

摸黑进了人家园子

然后曹操高呼有贼

吸引里面的人出来察看

接着就是绑走新娘

结果就在逃跑的路上

袁绍不小心陷入了荆棘之中

眼看就要被抓了

曹操灵机一动

(嘿嘿嘿,眼睛发光)

小偷在这!!

吓得袁绍不顾三七二十一就给蹦了出来


除了有着小坑的一面

少年曹操也带有刚正不阿的一面

比如在担任洛阳北部尉的时候

曹操申明禁令,不可夜行

然而蹇图(蹇硕的叔叔,蹇硕是东汉大宦官)却违禁夜行

被曹操棍棒处死

这种不畏权贵

一方面透露曹操法令严明

一方面则体现了曹操的年轻

而这样的曹操

是不是你又没有见过呢?


等到成熟后的曹操

意气风发

昔日好友袁绍要对付他

小时候的玩伴许攸

帮了他要他记一辈子

曹操亲手除掉两位好友

人们却只记住了他的冷酷

但遭遇朋友背叛

被朋友轻视的滋味

谁又能够体会呢?

当然曹操也有着温情的一面

官渡之战前

陈琳为袁绍撰写《为袁绍檄豫州文》

其中痛骂曹操

当时头痛病发的曹操

看过之后惊出冷汗

等到官渡大战结束之后

陈琳成为曹操的阶下囚

但曹操并未刁难陈琳

只是说了一句

“骂人就骂人,何必带祖宗?”

(《三国志·魏书》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同样的案例还不止一个

曹操进入兖州时

毕谌投靠了曹操

后来张邈、陈宫背叛时

毕谌家人全被张邈劫持

曹操得知之后

主动遣送毕谌投奔张邈

以求能保住毕谌家人

毕谌为此叩谢曹操,并表示绝无二心

对此曹操流了一把老泪

谁曾想这毕谌前脚表完忠心

后脚就跑回了老家

之后还投靠了吕布

吕布被曹操俘获击败后

毕谌再一次跪倒在曹操面前

众人皆以为毕谌难逃一死

可曹操出人意料

反而加以重用

理由是能孝顺父母的,必定也忠于君主


现在的曹操

又是何等的胸襟和豁达呢?

这也是曹操最为突出的一面

行常人不敢行

为常人不敢为。


谈及曹操最大的愿望

和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那莫过于赤壁之战

赤壁的失利让曹操没有机会短时间内统一

同时也击碎了他的雄心

赤壁前夕曹操还曾作《短歌行》

其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更是揭示了曹操渴望一统的理想

然而壮士暮年

曹操也会如大江东去

逐渐消失在历史中

再次回到曹操病逝前的画面

曹操留下的遗令颇受诟病

大多数人认为一代奸雄

临走却婆婆妈妈

交代了妻妾归属

交代了分香卖履(《遗令》)

却不曾说国家要事

豪言壮语

然而这一刻才是真实的曹操

一个人本身就有着情感

有着牵挂

在生命即将逝去的一刻

任何功名利禄

高官地位全部无法带走

唯一剩下的羁绊只有情感

在这一刻的曹操才像是一个父亲

一个丈夫

而不是三国的奸雄

也不是老谋深算千面多疑的曹操

还曾记得曹操面对丁夫人时的感慨

丁夫人因为曹昂(曹操大儿子)的去世

选择与曹操决裂

曹操临终前还感叹此事

自己一生并未有过大错

从未负过任何人

唯独担心死后有灵

遇上了曹昂

曹昂问他要母亲,他该怎么办?


这样的曹操

还是宁可负天下人吗?

可见

奸雄老了

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3761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