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备受各国推崇的德国自然教育,到底好在哪儿?

备受各国推崇的德国自然教育,到底好在哪儿?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西方世界如此,中国更是这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孩子的多数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他们对大自然不是很了解,很多先天具备的能力,也就在课堂中慢慢退化了。

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其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提出了“大自然缺失症”的概念,认为孩子们与自然普遍缺乏互动和联系,导致了很多问题。一些医学专家也持相同的观点,甚至说大自然能够减少幼儿肥胖、注意力不集中和抑郁等情况的发生。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森林课堂”为主题的教育模式出现了。让儿童回归自然的森林教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森林课堂内,孩子能够在大自然中释放原有的活性。在大自然历练的同时,还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做事的专注程度。

自然教育源于一个疑问:温室中成长的孩子能适应这个社会吗?在德国小镇潘克格里芬森林幼儿园中生活着21位孩子,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腊月,他们都会来到“教室”上课。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从未得过感冒。以户外活动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身体更为健康。

实践证明,孩子在可控的、存在一定危险的环境中,会建立自己的“危险管理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估事物发生的风险,知道自己能否应付这种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野外用火的学习证明了这一点 ,孩子们在“无人管”的状态下,当篝火即将熄灭时,这些孩子会拿树枝拨弄火苗,使其重燃。


和传统教育相比,从森林幼儿园中走出的孩子身心发展更加平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森林教育开始于德国,随后传到其他国家。就德国来说,德国的家长和老师认为,德国是从森林走出来的民族,森林是大自然的象征。培养孩子热爱森林、敬畏自然,会让孩子充满灵性,享受单纯质朴的快乐。


德国有1500多家森林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中没有现代的电子玩具,也没有老师教他们学算数和阅读。生活在其中的孩子爬树、玩泥巴、踩水坑以及用树枝做各种装饰个工具。这种教育模式很快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影响了其他国家。其中学的最好的是英国。

一开始,自然教育与英国传统教育存在一些冲突,后来才逐渐被公众接受。英国的户外幼儿园更多的是把科技融入于教学中。其自然教育的走红也是受到早期户外教育的影响,为了让温室中的孩子有更多的冒险精神。英国户外学习专家比克奈尔认为自然教育是对功利性、机械式学习导向的教育系统一次巨大的变革。


德国自然教育究竟好在哪里?


自然教育的课堂是“没有天花板或墙壁”的地方。森林就符合这样一个特点。幼儿园最突出特点是玩玩具,自然教育中也有这些玩具,但都是在自然界发现的,而不是购买得来的。虽然有所差距,教育目的还是:照顾、刺激和教育孩子。

研究人员多年跟踪发现,相比没有受过自然教育的孩子,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在自信、注意力、学习的积极性、语言交流能力、行为习惯以及身体素质更为突出。对身患自闭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孩子具有很好疗效。

德国的自然教育模式是森林教育与主题教学相融。其做的好的原因是:德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开启自然教师的认证;时践与理论相结合,最后通过论文的形式判定是否通过学习,并颁发证书。


在这种森林教育的自然环境下,任何场景都不需要特意制造,孩子自然地在森林中与其他伙伴去完成今天必须完成的内容,比如怎么解决自己的午餐、下雨该怎么办?只有在这样多元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孩子的能力。


这样的过程中,老师不插手,孩子自己学,只需要保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孩子们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情况下更能发挥想象力,相互学习,在失败中学习经验。在没有成人的帮助下,自己搭建小屋,在森林中寻找玩具。

主题教学的课程则是早就安排好的,比如蜘蛛,看到蜘蛛网以后孩子会去思考蜘蛛网会不会粘住自己?老师就会做一些课程和学生进行探讨。最后把这些案例做成册子,也就成为最好的培训材料。


这样的好处就是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协调和自信。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其缺点就是认字和阅读量上有所欠缺,这不过是时间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

与德国相比,中国也有丰富的森林覆盖率,也适合做森林教育。其中,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依然有丰富的原始雨林。这里没有遭受过破坏,自然生态完整,适合做森林教育。其中,勐远仙境周围的森林公园,还落地为自然教育基地。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勐远仙境基地于2019年11月7日,由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机关、生态所和勐远仙境景区相关成员于游客中心举行挂牌成立。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目的一个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生物资源极为丰富,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林区。野生珍稀动植物荟萃,珍稀、濒危物种多,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绝佳场所。

勐远仙境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石灰山季雨林、沟谷热带雨林、喀斯特溶洞等独特资源,开发运营出了一系列自然教育产品,如雨林穿越、溶洞探险、热带雨林飞拉达科考体验等。以乐趣为出发点,结合视频、实验、体验等一系列手段,达到了解自然、尊重自然、热带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

如果将德国的森林教育精神和课程引入到西双版纳,结合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一定会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3666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