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椅可随意组合、教室可捕捉课堂实时画面、课上能实现多屏即时互动……不少高校正刮起教室升级风,智慧教室越来越多。
2018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了“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的要求。于是,教室改造仿佛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一股潮流,而大学里新建的“智慧教室”成为了学生们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华中科技大学:智慧教室已达101间
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新建的101间智慧教室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而这百间教室别具匠心、各有特色,除了基础配置,每间教室都有为不同功能而配备的黑科技。
华中科技大学的智慧教室均配备可升降的讲台,移动的桌椅,实现多种形式的教学触控一体屏幕,可进行无线投屏、多屏互动,录播功能可以自动生成慕课素材,以搭建教学资源平台,摆脱物理按键的全触屏中央控制系统,可以自由切换的讲座模式和讨论模式,物联感知系统可以检测温度、湿度、亮度……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教室也分为不同的种类。交互讨论教室是智慧教室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活动的桌椅可以让课堂组织形式在授课模式、围合模式、小组讨论等模式之间实现自由转换,让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理念在教学中通过物理课堂形式的改变真正得到贯彻与落实。另外该校还有精品录播教室、教学观摩教室、创新实践教室、自主探究教室、3D互动教室、VR教学教室、远程互动教室等,都别具特色以及科技感十足!
多所高校已上新智慧教室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教室的前后有四台高清摄像机及图像定位仪,同时录制“教师特写”“教师全景”“学生特写”“学生全景”和“板书特写”五个场景画面。录播下来的课堂,老师们可通过学校自主研发的StarC多屏互动教学系统,将课件资源上传至云端,学生可自主观看课程视频,并可在线与老师交流互动。
中央财经大学的多功能互动教室内设有6台多功能实验台,每个实验台可以坐6名学生。实验台配有两块公共显示屏和4个信息盒。信息盒用于控制师生自带的笔记本和平板电脑,手机可接入公共显示屏。在这里,同一工作台上的学生可以将自带终端设备上的内容投到公共显示屏上和大家共享,双屏设计便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展示内容进行对比和点评。除组内互动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中控面板将自己或任意小组学生的屏幕每一张实验台的屏幕上,轻松实现组间互动和集中讲评。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的融媒体传播实验实训中心,300多平方米的教室类似融媒体传播“中央厨房”,分为四五个区域,中间还有圆桌型的讨论中心。该院的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摄影等多专业的学生在各专业课老师的带领下,在这里同上一个主题的课,却产出不同的“产品”。这样的融合课程鼓励学生自由组队,做出“文字+图片+视频+营销”的融合新媒体作品。
还有中国农业大学、福州大学等一大批高校,或完成改造投入使用或规划实施,根据师生需求积极引入技术手段,倡导主动型学习。
如何真正让智慧教室“物尽其用”?
智慧教室改造旨在将传统教室转型升级为主动学习空间,然而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不成功的案例。这些教室未能实现最初的设计理念,投入使用后显现出一些弊端。
比如,用各种各样的技术工具把学习空间的每个角落都填满,堆砌太多的电子设备不仅会使教学空间超负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校的预算。
再比如,因预算和经费不够用,后勤负责桌椅、天花板、灯具、电视屏幕和配电,教学技术团队负责音视频系统和外围设备,不同团队难以配合,不得不互相妥协,降低了改造质量。
所以智慧教室改造应平衡前期成本和长期投资,在现有预算内因地制宜地对现有教室进行改造。
用好智慧教室离不开教师主动参与,教室改造完成是主动学习的开端,但如何使用好这些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型教室,教师是一大关键因素。
教师们需要知道如何在教室里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将教室里的技术手段整合到他们的课程设计中。因此,学校可能需要聘请一位教学设计或教学技术方面的专家,给教师讲解智慧教室的功能,让他们有目的地思考何种教学方式最能改进学习效果,同时,帮助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融入教学。
关于智慧教室,你有什么想法?
欢迎文末留言分享~
本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ID:ihuster)、《湖北日报》、《北京日报》、麦可思研究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3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