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人口与工业

人口与工业

一、市场总量稳定。

全球70亿人口就是70亿的市场。每天吃喝拉撒睡,是固定的消费。

十几年来,人口增长趋缓,总体稳定在70亿人,那么每年消耗的粮食和产品就是个恒定的量。人所需求的粮食消费和工业产品消费就是是个恒定的值。

这是本文的最大约束条件。市场容量停止增长了,因为人口停止增长了。

二、赚钱和带动就业的行业

第一产业粮食和第二产业工业都是刚需。第三产业金融、旅游、文化不是刚需。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从左到右,是从刚性需求到非刚性需求。人流,物流,信息流是世界三大动作。

工业产业中的房地产和汽车是GDP占比第一和第二的产业,既能带动经济,又能带动就业。这是因为房地产和汽车的产业链条最长,建房子,造汽车,钢筋、水泥、运输、制造、铜铁矿、电,上下游能养活很多工厂,产生很多岗位,发出很多工资。

在这两个前提下, 看看过去全球经济走的路。

一、工业角度看全球经济路径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工业产业从欧美转移到东亚的四十年。工业产业的转移,意味着就业岗位和收入的转移,欧美的工业工人失业了,工业收入减少了。

工业转移造成的结果是,欧美穷下来了。

问题一、为什么工业产业转移到东亚地区,欧美就一定会穷下来呢?

因为这个世界的人口增长停止了,市场不再变大了。全球市场从一个增量市场变为一个存量市场

二战之后,全世界进入稳定期,人口快速增长,市场不断变大,做生意容易。80年代的台湾,到处都是在开工的工厂,赚钱非常容易,那时候台湾人到广州,开房间直接开一层楼,因为实在是太便宜了,就好像现在中国人去非洲开房间,你也有钱开一层楼。

但是,近二十年,全球人口的增长速度下降了,并且在2019年的当下,我们临近全球人口拐点,总人口数不增反降。未来五年,将出现中国最高人口数。(人口问题本文不论述)

经济最大的变量就是,全球市场从一个增量市场变为一个存量市场

每天每年消耗额粮食和工业产业是恒定的。那么,市场就这么大,需求的产品就只有这么多,要么是欧美生产,要么是东亚生产。事实众所周知,东亚便宜,那么欧美的产量就下降了。这一点,从欧美和东亚的碳排放量对比就能看出来。东亚国家已经远远超过欧美的碳排放量。欧美的工业产值大部分已经转移到东亚。当然,还有另一种角度,东亚原本是低收入国家,工业产品只能进口,这造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如今,中国大部分产品自产自销,降低了欧美的出口,这个角度也是说明生产能力从欧美转移到了东亚。总之、失去了工业产业,欧美变穷了。

问题二、为什么欧美没有阻止这个趋势呢?

第一、经济原因,资本是自由的。

是阻止不了,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止资金流转到便宜的土地和人工去。欧美人均工资是中国的五倍,土地价值是中国的两倍,这是资金和产业必须转移的原因。

这个问题现在也发生在东亚。

第二,高附加值和低附加值之选。

欧美在发展金融和科技上收益颇丰,以至于他们曾一度让渡产业转移。也就是华尔街和硅谷因为金融和科技赚了很多钱的时候,更多的年轻人会去这两个地方工作,赚取更高的收入,但是,金融和科技对于岗位的提供能力,远远弱于工业。

就好像大家都觉得丁磊养猪是不务正业,做游戏不好么,做支付不好么,却没意识到吃才是最大的问题。

第三、市场错觉。

在过去人口不断增加,市场不断变大的环境里呆久了,以至于产生了错觉。以为全球人口会不断增大,市场会继续增加,那么欧美待在高端设计和金融里,让辛苦又污染环境的产业到东亚去。

这个角度下文还会再提多次。

综上所述:

从需求端,全球人口增速减缓,需求从扩展转为恒定。

从供应段,需求有限,则僧多粥少。东亚赢得了生产权。

失去了工业产值,躺在金融和科技产业上,欧美保持了十年的优势。虽然缔造了市值前十的公司,但是其就业带动和经济带动能力,太差。华尔街和硅谷的金融和科技公司,几个十几个人就能赚几千人工厂一年辛辛苦苦的收入。这让媒体报道,让大学生羡慕。但是,美国的工人人口没有消失,工业产业转移了,但是硅谷和华尔街无法解决这些人口的就业。那么没有收入的人口,就会在经济和政治上对于欧美造成冲击。

二、政策角度看全球经济路径


第一波冲击的应对方案,是克林顿时期提出的居者有其屋。克林顿担任总统的时候,推行了房贷政策,让收入没有保障的人能获得贷款买房。这是不是很像医保政策,让民主党的奥巴马获得选票。

我们在十几年后回望,自然会发现这里存在着重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个政策只解决了消费端的问题,就是让你能拿到贷款去买房,但是没有解决收入端的问题,就是穷人怎么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支付贷款。其结果是收入没有增加,但是却花出去了更多的钱。

为什么做这个选择?还记得上文提到的市场错觉。当时,人们认为房价会继续上涨。听到这里,是不是很耳熟。因为市场认为房价会继续上涨,所以,银行给穷人的贷款,即使穷人无法支付,也能变卖房产。银行把贷款和保险公司做生意,如果穷人付不起贷款,银行可以获得保险。保险公司一算账,房价上涨,而且贷款规模比较小,不支付贷款款的比例很低,风险可控,精算完毕,得出结论,这个生意是划算的,就做了这单保险。

这还没完,然后投资银行又去购买这个保险,包装为稳定收益理财,卖给普通投资者。因为有政府为这个贷款的背书,这个理财产品的评级很高,所以很好卖,然后这个雪球就越滚越大。

这个过程里,有两个大前提,

第一,房价会继续涨

第二,穷人获得的贷款是克林顿总统期间的政策,有政府支持。

上面的包装过程继续,就形成了CDS,所谓的次级贷款。这形成了庞氏骗局,最后CDS的规模达到50万亿美刀,超过了美国房产总市值,随后引发了2008金融危机。2008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政府为了一时施政,释放了很多货币和财政政策,最主要的就是播发现金流,保证了信用流转。

2008年,诞生了 。

危机过去之后,根本性问题还是没得到解决,那就是普通人的就业问题。经济健康流动,一头要有有收入,一头要有支出。收入的问题没有解决,美国在14年就游行攻占华尔街了。2019年的黄马甲,游行,只不过是当时事件的延续。12、13、14过得好,仅仅是当时放水放多了。

为什么不解决这个问题呢?说句俗的话,满招损谦受益。人均收入上去了,消费和享受的习惯养成了,刷信用卡的习惯养成了,养老和医疗的福利上去了,下来是下不来的。这一点,历史书上都写满了。上山容易下山难。

本东在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所有跟你说,不要委屈自己,生活要有仪式感,并打着这个理由提前消费,甚至陷入消费贷款的人,你要离他远点。有这种想法的人,就算打光棍也不要娶或者嫁。什么想法,就是只知道增加消费,不知道增加收入的,娶了个提款机,结局就注定了。

有这种观念的人要么是坏,要坑你,要么就是自己也蠢,被人坑了还不自知。不接受任何反驳。

向没有收入能力的大学生推广的校园贷,和上面的次级贷没有本质区别。大学生收入没有收入,支出却越来越多,还没走上社会,价值观先毁了。

古往今来,风流人物,大厦之将倾,也是无力回天。美国的这几任总统,可腾挪转移的空间并不多,所以,最终不得不选上床铺这样的,无视规则的人,才能转个弯。但是,大厦将倾,岂是说扶就扶得住的。收入问题没有解决,不是一国政府想不想解决的问题。是人口问题。全球人口增速减慢了,对于粮食和工业的消费增速下降了,市场不继续增加了。

沉浸在市场错觉的人群认为市场会需要更多的产品,这时,就会有更多的资金去建立工厂,投入生产。这是供应端增加,而消费端其实已经下降了,因为人口已经在下降了。不仅仅是欧美,东亚地区2017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主动降低产能,用二级市场的话说,就是横盘的时候主动清仓,躲过下跌。所以,我国的政策是有预见性的。

在全球经济面前,不同政府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政府不是百姓想的那样全知全能。

总之,经济走到了今天这步,全球的粮食和工业需求跟随人口下降,产能总体转移到了东亚,欧美的日子不好过,所以,才会有了如今这局面。

说完了第一波政策,说说最近的这个第二波政策。

2008和2019,本质的原因,都是因为,过去的上升周期,觉得价格会涨的,所以上了杠杆,建了厂房,买了房子。然后发现,价格不涨了,人口不增加了,需求不增加了,东西卖不出去了,资金链断裂。

2008年,美国政府选择了放水,

2018年,美国政府选择退出世界贸易,把工厂召回本土。贸易战只不过是这个战略中的一部分,为什么和谈了,因为美国现在的硬实力没那么强了,硬气不起来。毕竟,工业都在东亚了,碳排放量就是工业话语权。经济才是硬实力。

第一波,是依然保持着上涨的自信,就从朋友那借点钱,继续扛。

第二步,是没有上涨的自信了,开始壮士断腕,不要脸也要把钱留住。

说完了过去的路径,说说现在的决策


第一,需求端看人口总量。需求端就是国家收入能力。

欧美本次贸易战,对国内出口影响不大。这是因为,从老早之前,需求量就下来了。所以,中国才提前供给侧去杠杆。欧美已经穷了,指望不上,以后更指望不上。那么,还有哪里的市场能开发?

对内,就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

对外,就是亚非拉的朋友们。

第二,消费端看就业和经济带动能力。消费端就是百姓收入能力。

产业角度,还得依靠工业,排第一的房地产和排第二的汽车。

第三产业服务业靠得住么?

靠不住,靠得住,欧美也不会落了。金融业,股市是屠宰场,华尔街和陆家嘴没有什么分别。文化业,迪士尼一家收入超过腾讯和阿里之和,又能如何。国漫崛起,影视崛起,再崛起,也只是让老百姓掏银子,而不是赚银子。韩国电视剧亚洲最强,芯片产业被掐脖子,娱乐圈该地震还是要地震。主播再月入百万,也不过是百万败家娘们从看直播变成看抖音。有哪个城市的规划是依靠一堆网红撑起GDP。

再说一遍,宁愿要100万个人均收入,也不要一个百万年薪

房地产

住房不炒,十年一倍。

基建海外,出口产能。

商品房机会:

1、城市化率60%,世界水平80%,还有20%的空间。这是增量。

2、旧房改造,棚改,这是存量优化。

3、农村土地流转,这是结构调整。

十二月的两次会议,提到的方向,基本就在这三个方向里。概括来说,以前不开发的要开发,以前开发不划算的要开发,以前不允许开发的要开发。目的,保护房地产行业不出现系统性风险,让房地产行业继续健康。原因无他,中国GDP90万亿,房地产是指340万亿,全国人民不吃不喝三年都换不起,里面的银行贷款占比如此之大,不能出问题。

至于上涨,能稳住就不错了,还有,别拿北上深的高端小区上涨说事,再说一遍,宁愿要100万个人均收入,也不要一个百万年薪

商品房必然:

1、中国有10万房地产企业,只能剩三分之一。大的整合小的,规模化。

2、从粗放式,走向精耕细作,降低利润率。

3、2003年-2018年这十五年的十倍神话,绝不可重演,未来十年,翻一倍是极限,北上深距离纽约东京也就一倍空间了,不要为房价上涨欢呼,小心后面哭。

基建机会:

中国路修差不多了,去非洲修。修路,修港口,修商品房,修商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把中国产能转移到国外,用国债,用股份,用资源交换来维持国内的房地产基建产能。

2、把工业能力保留在国内。

非洲农业土地多,粮食多,矿多,第一产业发达。

草原风景,民俗风情,第三产业有独特优势。

帮助非洲修路,把美国的大豆订单转移到非洲,美国农业就要跪了。因为美国人的大豆要么进入给中国,要么作为猪饲料养猪,然后把猪卖给中国。相关产业对中国的依赖性很重。这就是上面说的硬实力,你真的不敢硬来。你硬来了,我们把订单给非洲。

把工业产能保持在国内,帮助非洲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互补关系,稳定住产业和就业在国内。基建援建开发非洲市场,带动出口,产能保留,确保就业。

同样的问题,当年欧美国家也遇到过,当年,美国和俄罗斯支持中国建设基建,但是不透露图纸的故事,大家也是知道的。

中国怎么走下一步棋,既要非洲的市场,又要非洲朋友不抢走工作岗位。所以,当年欧美是怎么走错这一步的?人均收入上升,也就是人工成本提高。工厂搬迁到内地,提高运输成本,也是变向增加成本。沿海土地变贵,深圳房价上涨,连华为都要搬走。然后又不去内地,那只能找更便宜的地方。所以,住房不炒。

股市

十年三倍

股市最大的机会和房地产最大的风险是同一个原因,与GDP的比值。

中国居民房地产持有量1.02,中国人不缺房子,缺城市中心的学区房。

中国居民证券资产只有10%不到,相比世界平均有三倍空间。

中国房地产占GDP比值远超发达国家,危险。该出。

中国股市占GDP比值远低发达国家,低估。该入。

就这两句话,勾勒未来十年趋势。

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1、流动性。

美股不仅仅是美国的公司,还包括世界的公司,苹果,亚马逊,GOOGLE,FACEBOOK,人在美国,总部在美国,但是业务不全在美国,收入不全在美国,这些科技公司市值很高,他们不是美国公司,因为注册和税务都不给美国,他们是世界性公司,因为全球都有收入。这与腾讯和阿里完全不同,两者90%收入来自大陆内部。

在本月上涨之前, 已经放宽了外资投资渠道和比例,这是本质性影响,但是对市场没有丝毫波澜。资本市场就好像小孩子一样,只看得见短期的东西。

中国股市要成为全球最好的公司都愿意来的市场才能有大故事。

2、新陈代谢

今年科创板累计40%涨幅,根本就是牛市。

盯着经济下行压力,开放IPO,上了许多公司,这是开源,后面就要节流,该下市的要下市,能进能出,健康循环,股指才上的去。要中小微企业融资,那么中小微企业上市的通道自然要通顺。

2019年

喝酒吃药,医药和白酒估值和股价双高,汽车杀,房地产杀,是政策导向和资金抱团的一年。

2020年

业绩反转,政策导向。现有小反弹,然后伴随美股下跌,企稳后来第二波。工业类大鱼吃小鱼后,头部效应展现。科技类一将功成万骨枯,带动板块上行。2019年是资产最便宜的一年。

教训


一、农业、工业才是刚需。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不要听一个人说什么,要看不管他说什么都一定要做的事情。

工业和人口才是大头。

二、服务业的就业能力,附加值能力都不如工业,否则,华尔街,硅谷,迪士尼都是美国的,怎么美国还要和全世界闹掰来自保呢?

10年前开淘宝店,写公众号。注册就有流量。

5年前开淘宝店,写公众号,建团队才有流量。

今年开淘宝店,写公众号,刷直通车都没流量。转眼一看,在抖音。

再过五年呢?这类服务业,全部是渠道,渠道利润率一定会下降的。不是长久之计。

人口上升,市场扩容阶段,渠道很重要。

人口稳定,市场稳定阶段,产品很重要。

三、上山又下山。

各领风骚十几年,谁人能雄图霸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3270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