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蝙蝠的困扰:印度P17A护卫舰(三)罕见“大手笔”图个啥?

蝙蝠的困扰:印度P17A护卫舰(三)罕见“大手笔”图个啥?

前文链接:

蝙蝠的困扰:印度首艘P17A护卫舰下水(一)越造越大,可还是万国牌

蝙蝠的困扰:印度P17A护卫舰(二)建造过程颇具“印度特色”

2015年,印度海军在授出P17A建造合同的时候,一口气就把7艘护卫舰的合同全部拿了出来,分给马扎冈船厂和加登里奇船厂,这在印度海军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要知道,此前印度海军的主力战舰还从来没有一级建造过这么多。

“尼尔吉里”号下水仪式

按照此前惯常的路数,印度海军每一级战舰都会一批一批地授出合同,而且一批往往只有3到4艘。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改设计和合同,但由于印度惯有的拖沓和低效,造成的结果就是每一级战舰的建造时间都格外漫长、成本也格外昂贵,最后造成很多建造计划不得不半途而废。

例如,最早的戈达瓦里级护卫舰计划建造6艘,最后只造了3艘;准备替换戈达瓦里级的布拉马普特拉级护卫舰计划建造6艘,最后也只造了3艘;在P17A之前的P17型什瓦里克级雄心勃勃地计划建造12艘,替换全部老式导弹护卫舰,结果呢?也只造了3艘。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现在的印度海军护卫舰队中包括了跨度超过30年的4种护卫舰,其战斗力参差不齐、保养维护也很麻烦,战时如何编组更是个头疼的事情。

印度P17型护卫舰,当初声称要造12艘,最后实际只造了……3艘

因此,印度海军一口气直接授出7艘P17A型护卫舰合同,应该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首先当然是因为护卫舰队急需更新。像戈达瓦里级这种还装备SS-N-2C反舰导弹的老式护卫舰早就落后于时代,必须淘汰;布拉马普特拉级的反舰导弹虽然还堪用,但除此之外的舰体、动力和电子设备都还是冷战时期的水准,同样不适应印度海军未来的需求。如果按照往常3艘一批的建造方式,再按照“印度惯例”出点意外,想替换这些老舰恐怕仍然遥遥无期。

这次两家船厂同时开工,某种程度上也是学习包括美国、中国在内,其他国家大批量建造舰艇的经验,一方面能够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借此从源头开始,在印度海军中加强标准化、体系化的建设。如果两家船厂都能够按照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来完成同级舰艇的建造,无论对于这些舰艇以后的日常维护,还是对于印度海军以后更大规模的建造军舰,都会有莫大的好处。这一要求虽然看起来不高,但对于印度海军和印度造船业来说,还真是一个挑战。

加登里奇船厂

此外,同批次建造更大数量的舰艇,在原材料采购、设备订货等方面也都会有更大的议价权,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印度海军还希望,能够通过批量建造P17A型护卫舰,在印度造船业推行模块化建造的理念和技术。毕竟在其他造船大国和强国,模块化建造早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军舰和民船的建造中。像意大利的“加富尔”号轻型航母,甚至可以在两个不同的船厂分别建造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最终还能完美地结合成一艘战舰,印度人也希望自己未来能做到这一点。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印度海军舰艇建造问题不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方不断修改设计,造成船厂莫衷一是。这一次直接下了7艘军舰的订单,某种程度上也有点“强行冻结设计”的意思,干脆一条道走到黑,断了各方修改设计的念头。

P17A的纸面性能还是很强的

当然,印度海军在P17A身上投下如此大手笔的一个基础因素还是他们对这型护卫舰非常满意。平心而论,配备了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的区域防空导弹、又装备了“布拉莫斯”这种中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P17A被人们称为“小号加尔各答级”不是没有道理的。就算放到世界同类舰艇中来对比,P17A也有不少亮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度海军对P17A的期望还不仅仅是护卫舰这么简单。(待续)T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1952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