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国减贫人口超1000万!“海归”们贡献真不小

中国减贫人口超1000万!“海归”们贡献真不小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小学,同学们在操场上观看正在航拍的无人机。(图/新华社)

【澳洲网赵珏12月16日综合报道】今天,中国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上话#2019年中国减贫人口将超1000万#被刷上热搜,该话题讨论量跟阅读量均万,解决贫困人口一直是中国近些年被民众所关心的问题。在这个消灭贫困,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任务中,留学归国人员已成了助力脱贫的中坚力量。

一群30岁上下的“新农民”,告别“海归”、设计师和教师等身份,一头扎进黄土高原。(图/新华网)

留学归国能干啥?创业和脱贫

“现在,每年中国有60多万学生出国留学,也会有50多万人带着所学本领回到祖国。”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留学人员数量和归国人员数量都达到了世界之最,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才大循环。”


北京《人民日报》报道,“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这股庞大的留学归国人员力量,已成为当代创新创业洪流中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海归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同频共振、阔步前行。

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指出,近年来,高层次人才呈明显回流趋势,与国家的发展契合度不断提升。一批心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留学人员,响应号召,无怨无悔地参与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来,在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潜心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5年创立“爸爸的选择”的王胜地,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他创办的是一家专注于母婴全产业链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日化公司,创业3年以来,“爸爸的选择”已经建立起一支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成熟团队。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王胜地及其团队也不忘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如建设乡村图书馆、帮助残障人士择业就业。“有些残障人士虽然有肢体残疾,但是做一些电商客服类的工作并没有问题,效果很好。在其他电商公司中也可以推广这种做法。”王胜地说。

在甘肃,在宁夏,王胜地及其团队参与了当地的扶贫工作。未来,王胜地及其团队还会深耕“教育扶贫”,计划成立基金会帮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免去后顾之忧。

湘西包谷酸。(图/红网)

海归卖起土特产 赚钱脱贫两不误

此外,湖南的归国留学人员的扶贫更接地气,他们利用当地土特产,助当地贫困县脱贫,同时还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长沙红网报道,湖南欧美同学会·湖南留学人员联合会理事秦玥飞发起成立的“黑土麦田”,扎根广袤乡村,专注精准扶贫和农村创新创业。筛选优秀毕业生作为“扶贫创客”进驻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和创新创业工作,其中15名进驻湘西自治州花垣县。

一年多来,“扶贫创客”们主动与村民融为一体,把飞扬的青春投身火热的扶贫实践,用聪明才智浇灌创新创业之花,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文化与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为贫困乡村带来文明与变革,为贫困村民点燃希望和梦想、送去收获与幸福。

“五年前,我返乡继承爸爸的酿酒事业,但创业比我想象得艰难。”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扪岱村村民隆九斤快撑不下去的时候,“扶贫创客”找到了他,一起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商标,统一了包装,真正把销售做了起来。

北京《人民日报》报道,很多海归在接受采访时,都谈到融入自己血脉的“乡土情结”。他们深入考察、细致调研,把先进的产业技术送到贫困地区,为解决当地就业难题、帮助更多人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海归扶贫,一直在进行。致富路上,海归身影越来越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1222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