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幸福”要用“爱”来争取

“幸福”要用“爱”来争取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也许是缘分,回忆二十年前的夏天,以“小跟班”的身份,第一次来到这所美丽的学校,成为这里的一员。

上班的第一年,当自己不再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而是以教师的身份步入校园的时候,面对讲台下那五六十双眼睛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虽然,每天都很认真的备课、写教案、查阅资料。可当我真的站在讲台上,当我拿起教材、端起课本、讲起课文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什么都不会。看过的书不多,读过的著作不多,脑子里的东西更是少之又少。每当学生问起问题,有几次已经把我问懵的时候,当被学生“欺负”到想放弃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真的该“充电”了……

于是回家翻箱倒柜,去书城查找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和资料……

从家里书橱中翻出一本书——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而来》。“人生为一大事而来”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话,刘彭芝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也是知名的教育家。她在学校治理、教师培养、德育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通过对该书的初步学习,才知道“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想要学会它,没有十年以上的教学经验,是根本不可能真正领悟其内涵的。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刘校长的那句话:“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是啊,爱是一种承诺,是一个诺言。在书中,字里行间,到处都流淌着、弥漫着刘校长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的真诚和爱。

正是因为刘校长“爱的教育”,使得她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女。也正是因为刘校长心中那种对事业无私的爱,才使得她为教育、为学生,默默无闻、无私的奉献自己的青春。

踏上讲台已经二十多年了,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教育紧紧靠责任感是不够的。和学生相处,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爱,宽容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感染和感化每一个学生。记得第一次接一年级的教学,我决心在班级同学面前树立自己一下的威信。一次,我正在兴致勃勃地给讲课,大家都挺认真,我也暗自高兴,可是史可轩同学老是转脸给刘洋说话,于是,我放慢讲话速度,慢慢走到他们身边。我立即请史可轩同学重复我刚才强调了什么内容,他扭扭身子,慢吞吞的站起来,一句也没有答出来,只是安静的看着我。我耐住性子说:“我刚才强调了什么?这幅画要先怎样画?”他仍默默的看着我。我声音一下子就高了起来“那你刚才在干什么?不想听课就请你别进我的课堂。就一直站着吧!”结束了这段“对峙”。每次给他们班上课,我以为史同学会自觉点,可他还是老样子,还是老是前后左右的说,每次我都会比原来更严厉的对他,可他到下一节课依如原样根本就一点没变他这个说话的毛病,我都快变得麻木的不想理他了,他爱咋样就咋样吧,只要不是大声吵闹就行了。可事情在一次意外却有了转机,一次他写字写的挺好,我表扬了他,说是他有很多优点嘛,要继续努力,如果能改掉上课爱说话的毛病就会变得更好了,老师也会更喜欢你了!从这以后,他每次都会表现的很好,不怎么说话了,画画得更认真了,写字更认真了。只要我表扬了他,他就会表现比上一次更好。

看来教育孩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你越严厉他就会更听你的。教育孩子要用心,用心去包容他,用心去理解他,用心去宽容他,用心去感受他,用心去表扬他。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慢慢的,我发现当老师有一种快乐,也有一种幸福。幸福的是学生对你的喜爱,幸福的是学生对你的依恋,幸福的是学生对你的信任。

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为何而来,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有何大事可为。但我知道,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为此而努力奋斗。也许是为了学生,也许是为了自己,也许是为了责任,也许是为了幸福,也许是为了爱……

我相信,我们可以像刘彭芝校长一样,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女……

我相信,我们可以让教育教学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体验……

我相信,我们可以感受到当老师的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

我坚信,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是用心、用爱换来的。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奋斗目标!

相信我们都会是幸福的人!

(文\于慧 闫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9535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