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本科发表SCI论文的学生不在少数,先有浙江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黄玥,后有南科大化学系2016级学生胡启锟凭借,他曾累计发表SCI二区以上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9篇,并且都发表在一区top期刊上,4篇被选为封面论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就来给大家支个招!
首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下SCI。
SCI是国外的一个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SCI收录的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期刊。SCI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度都是非常高的,代表着国际学术界的最高学术水平。
SCI适合发表的人群:
1.晋升职称的人群(一般是高级职称需要发表SCI)
2.科研人士,成果展示一般是SCI论文
3.毕业生(硕博研究团队)
说到SCI,同学们肯定有这种感觉,现在的90后实在生猛。且不说有同学读博期间能发一堆优质SCI,就连有的同学读硕士时都能发顶刊。更有甚者,现在本科生都开始流行发SCI了。
不管你乐见不乐见,事实就在那里。论文才是考研考博出国留学找工作的硬通货。前几天看到南京理工一名发了多篇SCI的本科生被保送北大,你敢说没有论文的作用?
猜想一下,如果你是研究生导师,你会不会优选有文章的同学?在这种事情上,千万别听杠精的,这世界从来不缺杠精,只缺行动派。
现在来给大家说说发表SCI的一些真相:
1、SCI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篇。
2、本科生发SCI,让你考研、直博、出国机会倍增,份量远超简历上乱七八糟的其它信息。
3、研究生发SCI,是你拿奖学金、申博、出国的最重要凭借,千万别一篇没有,不然后面路会难走。
4、博士生发SCI,是你毕业找工作敲门砖,绝大多数单位会把SCI看得比毕业论文都重要N倍,没有这东西,OVER。
5、文科生也可以发SCI,很多SCI收录文科的稿子,要早作了解、早点学习,做到人无你有。
6、SCI发表宜早不宜迟,因为早点有第一篇,才能早点有第二篇。
7、多为发SCI花心思,别舍不得精力物力,往这方面投入比吃喝拉撒回报率高无数倍。
接下来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些关于SCI发表的建议。
只有新的内容才是保证SCI顺利发表见刊的保证。不论是新的技术,还是新的探究方向都成能成为一篇SCI引人注目,顺利见刊的要素。那么,怎样的SCI才算有新意呢?
首先,我们在选题上要做到创新。
获得创新的选题,即idea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应用还是基础科研,最关键的是idea,科研水平和档次主要靠idea来决定。高水平的科学家一听你的科研课题和方向,就能判断你科研水平。
1.优秀科学家要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而这种敏锐性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的。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科研的敏锐性,获得idea:
(1)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启示,不能急于求成。
(2)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
(3)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
(4)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
(5)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
2.通常来说获得idea主要依靠传统和非传统两种途径:事先阅读大量科研论文,弄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途径;非传统的 途径是自己先冥思苦想一段时间,有了自己的idea后再去查文献。这样不会让以往的研究限制你的思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别人没作过的东西,也许不是 因为别人没想到,而是因为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可能性。
3.获得良好idea的基础前提:
(1)在科研前必须弥补基础知识,这是看懂文献的基础。
(2)广泛阅读文献是支撑。硕士至少查阅600篇,粗看300篇,细看100篇,研读50篇。博士至少再多一倍,并始终关注国际动态。
(3) 学会阅读文献,读懂文章。建议先review再article,先中后英;看10-20篇review后看研究性论文。拿到一篇研究性论文,先看标题,立 即停住,问自己几个问题:A、可参考材料方法想想别人这文章是怎么做的,会做哪些内容来说明其标题 B、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吗 C、如文章是近半年内发表的,该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引出了什么问题(结合你看的综述)接下来仔细看摘要,就知道你的想法是否与别人吻合 D、看完实验结果,再思考有不完善地方、有没有深入或拓展到底。
你有什么关于SCI发表方面的建议吗?欢迎留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9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