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纳又进球了,还是两个。
维尔纳面对多特蒙德的雨战完成了梅开二度,帮助RB莱比锡死里逃生拿到一分,让我想起了十年前卢日尼基球场的那个盖世英雄。
18粒进球,追平了莱万多夫斯基的联赛进球数,维尔纳火热的状态也帮助莱比锡稳定在积分榜第一的位置,不可否认,他就是所有红牛球迷心中的超级巨星,他和纳格尔斯曼的合作更是为以后德国足球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抢点型前锋,维尔纳本赛季在被纳格尔斯曼彻底树立成为进攻核心之后,甚至连持球能力和摆脱防守时的对抗能力都有了不小的提升。技术愈发出色、射术和速度依然非常亮眼,纳格尔斯曼在帮助维尔纳朝着梅西的方向进化,而这样的变化对于整个德国队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虽然维尔纳现在在德国国家队表现得比较挣扎,但不可否认的是,维尔纳的火热状态足够有资格在德国队中锁定一个主力位置,甚至是进攻端的核心位置。如今火热非凡的“提莫队长”,到底在国家队应该怎么应用呢?
双前锋/伪中锋,三中卫战术的“开锁匠”
在俄罗斯世界杯上,维尔纳虽然出任首发中锋位置,但丝毫没有得到勒夫足够的支持。而在之后维尔纳也成为了球迷们攻击的对象,但事实上维尔纳并非纯粹的中锋角色,在莱比锡红牛维尔纳的身旁有波尔森与其搭配,能扯动能肉搏的丹麦中锋甚至连右边锋也能够踢得风生水起,维尔纳正是在有足够扯动能力的战术中锋身旁,就能够发挥其全部功效的“德国梅西”。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勒夫在上双前锋的时候不要维尔纳,就连用格纳布里搭配哈弗茨或者格雷茨卡来搭档双箭头,都没有维尔纳发挥的机会;而在单前锋战术时场场都让维尔纳首发表现平平。大概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命里无他。
但是实际上,双前锋的打法恰恰更加适合维尔纳的发挥。勒夫在面对北爱尔兰等几个欧预赛的对手时,都是用格纳布里作为箭头人物来跑出空间,完成冲刺时的反击战打法,事实上维尔纳也非常适合出任这个角色。但如今格纳布里已经被勒夫树立成进攻核心时,维尔纳再想竞争这个位置也许就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勒夫完全可以另辟蹊径,采取维尔纳和格纳布里搭档的速度型双前锋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打法虽然在今天看来太过复古,要知道上一次最后在豪门球队里呈现出这样的打法,还是拜仁的托尼和克洛泽组合,但是这也都不是速度型双前锋的打法,罗纳尔多和劳尔、安迪-科尔和德怀特-约克这种早就已经逐渐淡出当代足坛的名字,才是速度型双前锋的最高形式。
虽然复古,但这完全可以缓解如今德国队中锋之殇,而且还加入了非常多的现代元素,这样的打法辅以三中卫双翼卫的布置方式,能够具有非常好的扯动阵型的能力。举个例子来说,维尔纳和格纳布里都有非常足够的对抗能力,而且在关键时刻也有不俗的冲刺速度,既能够在低位的反击战中跑出足够有威胁的空间,也能够在阵地战中充分发挥扯动能力出色的作用,给格雷茨卡或者是哈弗茨插上的空间,而双前锋的打法要能够实现,战术作用很强的格雷茨卡/哈弗茨就必须要在他们的身后充当持球点。
同样,如果德国队要在双前锋战术之下,继续保持对防线的压力,就地反抢出色的中场势必就还要有一个。因此这样也把基米希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在第一期里谈到的基米希出任伪中卫实则是真后腰的打法,也能够在这样的策略中得以实现。格雷茨卡/哈弗茨搭配基米希作为双中场,也能够保持对防守区域非常充足的高压,实现双前锋身后的攻守平衡。
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归结于维尔纳和格纳布里非常不俗的防守贡献,不然德国队依然会为缺少防守型后腰而苦恼,至少在这样的打法下,格雷茨卡/哈弗茨都有就地反抢能力,持球能力不俗,进攻插上时也有身高和对抗;基米希能拖后能插上,能抢球能推进,配合前场的速度能够打出很有强度的进攻。
中前场的问题都能够解决完毕,下面看最关键的翼卫。
打法复古但优势明显,维尔纳可以帮助德国队完成升级
毫无疑问,翼卫的位置,勒夫直接可以照搬哈尔斯滕贝格和克罗斯特曼的红牛双翼。红牛双翼不仅是和维尔纳配合无间,最关键的是一点就是他们每天都接触到双前锋打法,而且红牛双翼的速度都很快,克罗斯特曼还在奥运会上全场单防内马尔丝毫不落下风,进攻上得去,防守回得来是最起码的目标,而红牛双翼完全有能力在欧洲杯上继续这样的打法。
事实上,这样的打法就算拿掉维尔纳,换成萨内或者是勒夫逐渐开始喜欢的瓦尔德施密特,甚至是罗伊斯或德拉克斯勒与进攻核心格纳布里搭档,这都是毫无问题的,因为双翼的攻防覆盖和默契程度没得说,而且不论是双中场还是三中场都可以无缝切换,在三后卫架构的基础上,勒夫完全可以使用双前锋的体系打出非常多的变化来。
而维尔纳就是可以帮助勒夫完成德国队升级的那个人,期待勒夫能够和维尔纳重新迸发火花。
下期预告:重回中路,罗伊斯快刀变尖刀
笔者按:这是一个全新的系列,这个系列我会在众多的德国国脚中找到他们各自在各自的俱乐部,具有代表性和革命性的亮点来单独进行分析,也顺便为欧洲杯提前半年开始预热,我们期待德国队能够在葡萄牙和法国的死亡之组中突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80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