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年级是分水岭”,孩子们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的差距还是体现在阅读理解当中。有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强,一是审题不清,二是无法从阅读理解中选取有用的信息。三年级的题目不像一二年级那样,大部分的答案都隐藏在不长的文章中,只要你仔细一点总能够把它找到。三年级的阅读题目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概括性。
那么经常出现在试卷中的题型有哪些呢?比如说下面的一篇类文阅读。
除了第一题是要到文章中去找以外,其它的题目都是需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的。第二题的词语解释,如果学生回答得比较完整,应该采用本意+比喻义的方式。本意就是逐字解释,“仰“就是“抬”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本意就是抬起头望着天,那么比喻义就是在夏天的时候,我喜欢平卧在河面上,让西洱河载着我。
写出两个带有“朝天”的词语对孩子来说,其实还是有点难度的,这就需要他们平时的积累。近年来,选择题越来越多,迷惑性也是非常大,这就更要考查我们的孩子是否细心。这道题的错误非常明显,应该选C,只可能是西洱河从我们学校旁边流过。
最后一题考查的就是我们孩子课堂的听讲和做笔记的能力。这个知识点不能忽视,但是很多孩子都是一下子想不出来,所以平时的时候还要加强巩固。除了这里用到一个反复的手法,我们要让孩子在脑中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就是题目当中一旦出现环境的时候,就要想到环境的作用,写环境就是为了衬托人和事。
那么在三年级的大考中还会出现哪些题目呢?概括!初步概括是三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技能。这里谈到“初步概括”,就说明“概括”的难易程度是偏向简单的。要么以中心句的形式呈现,要么是概括极其微小的一件事情,在下面的类文阅读理解中,“我”幻想与妈妈的三次嬉戏,就很简单。但是这里隐藏着一个能力,就是要求孩子答完整!
最后一题的人物品质,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答对,但是这里仍旧要提醒我们孩子的是:答题要完整!越到高年级,完整的程度就会越高。(如需更多资料,可以私信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6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