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星期天家里来了几个同事,都是带着小孩来的,几个小孩就一起玩的很开心。平时家里玩具也比较多,就都拿出来让孩子们一起玩。在这个期间我一直关注着孩子们,我发现同事A的孩子在这几个孩子中属于比较安静的类型,而且也很会"谦让",每次拿到玩具,有其他孩子说要,他马上就会分给别人玩。当他和别的小朋友喜欢同一件玩具小推车时,他会主动让给对方,然后自己安安静静地找别的玩具,同样的,在吃饭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的。
我于是跟同事a说这个小孩子很有礼貌,同事A说:"是啊,平时总是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家里还有个妹妹,也让她经常要让着他妹妹。这孩子还挺懂事的,一直对他妹妹和别人都很友有爱。"
听完同事A的描述,我感觉到她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还有些骄傲,但是我不是完全同意A在教育孩子要谦让的观点。我仔细观察A的孩子,发现他每次"谦让",也并不是完全乐意,他会迟疑一下再把玩具交到别人手里。所以我认为,其实有时候孩子的谦让并不是完全乐意的。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应当仔细考虑一下关于孩子"谦让"的教育呢?
谦让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都应当要做到的一种习惯,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谦让的度,适度的谦让是一种加分的习惯,但是不能让孩子过分谦让,这样对孩子总是有害处的。
为什么要教孩子谦让
并不是说让孩子谦让是错的,而是谦让要适度,因为适度的谦让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应当让孩子学会的。让孩子学会谦让,也是父母的一门大学问。
1、 谦让是一种美德
我国一直以来都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注重礼节。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会贯彻一种礼貌的理念,告诉孩子要有礼貌,要注重礼节。当前很多父母都会告诉孩子要学会谦让,这也是礼貌教育中的一种。谦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品质,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要谨记谦让二字,让谦让的美好品德传承下去。
2、 谦让可以让孩子树立一种人生观
懂得适度谦让,可以为小孩加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小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他们明白谦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样有利于塑造孩子的性格。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在身旁提醒他们要怎么做,引导他们行动,一些基础的观念也是父母教给他们的,所以父母在这个阶段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责任。
同时,如果教育得好,能够让孩子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从而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父母让孩子懂得谦让,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更多地思考自己的行为,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懂得谦让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更加自如
懂得谦让,孩子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多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这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性格。懂得谦让,会让孩子愿意分享,愿意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更多的乐趣,更多的关怀。孩子有愿意谦让的习惯,就代表了孩子在生活中能够融洽地与他人相处,这对于孩子在未来的生活是相当重要的。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加广阔的天地,无论还是在职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可以让自己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况,这就是懂得适度谦让的好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重让孩子懂得谦让。
懂得谦让就是要一直谦让吗?
1、 谦让不是一味地无原则谦让
懂得谦让很重要,但是懂得适度谦让更重要,没有原则的谦让是对孩子的一种"绑架"。我们教育孩子要谦让,但是不是让孩子一味地无原则地谦让,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同事A的孩子,他的这种情况就属于过度谦让了,这样的谦让只会害了孩子,让孩子处于一种只会考虑别人是否需要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很多父母还以为这样的歉然是一种礼貌、友爱的表现,这其实完全的错误的。谦让不是没有原则的谦让,而是有选择的谦让,有礼貌地回应别人的需求,满足别人的愿望。父母要懂得什么是无原则的谦让,懂得什么样的谦让才是恰到好处的。
2、 什么是无原则的谦让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很多父母这样的话:
"你是哥哥,妹妹比你小,你要让着她。"
"他们是客人,好玩的和好吃的要先让给客人,这样才对。"
"你看,妹妹哭了,快把玩具给她。"
"你都已经这么大了,别人想要就给他们嘛。"
这样的情况是生活中非常多见的,因为很多父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样所谓的你要让着别人,其实是一种无原则的谦让,这种谦让根本没有必要。
3、 无原则的谦让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无原则的谦让对于亲子之间的关系、孩子的性格塑造、孩子的社会生活等都是具有很大的伤害的。
(1) 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父母一直让孩子要谦让,所谓的年龄大的要让年龄小的,作为主人要让着客人,有人哭了就要让着哭着的人,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或者更偏爱其他人,这样会让孩子对父母有一种抵触心理,不利于亲子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2) 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塑造。
如果父母一味地告诉孩子要谦让,会让孩子认为年龄小就可以被疼爱,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或者认为哭了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就会容易以哭的形式来要挟父母;去到别人家做客,认为可以为所欲为地要求很多东西,因为自己是客人。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想法,就会对孩子自己的性格塑造产生极大的伤害,会培养自己较扭曲的性格。
(3)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社会生活。
一味地谦让会造成孩子唯唯诺诺的性格,让孩子完全考虑到别人是不是应该得到某种东西,应该满足某种愿望,但忽略了自己也是与别人一样的,也应当要有公平的待遇。长期如此,孩子在生活中会变得太安静,不敢向父母要求自己需要什么东西,不敢开口,会变得被动,因此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如何做到让孩子适度谦让
1、 教育孩子谦让的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谦让
教育孩子做到谦让,要让孩子知道适度谦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孩子把握好谦让的度。
孩子如果作为年龄大的孩子,告诉他要谦让弟弟或者妹妹时,可以告诉他为什么要谦让,为什么要照顾弟弟或者妹妹。当有客人来时,告诉孩子学会谦让,是展示自己有礼貌的一面,这时候的谦让可以是共同玩耍,一起分享,而不是只能把玩具给某一个人,等等。
跟孩子说明白为什么谦让,也能够让孩子辨别谦让的行为方式与重要程度,让孩子自己能够在更多的场合把握好谦让的度。
2、 在生活中通过更多的情景来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应该谦让,应当怎样谦让
孩子总是会倾向于听父母的话,那么父母就要在关于谦让的问题上做到有所提示,有所引导。父母要与孩子多沟通,在特定的场合,比如前面提到的,比自己小的弟弟或者妹妹哭了,孩子自己与客人都喜欢同一件玩具时等等,询问他们对于谦让的看法与做法,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是不对的,那就耐心让孩子改正,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那就适当鼓励,给孩子信心。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做出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知道在以后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下需要谦让,需要怎么样谦让,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学会谦让的效果。
3、 作为家长,应当要理解、引导孩子的适度谦让
父母在这个问题上,要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是有着无穷想象力与想法的个体,我们不能用一句"你不能这样,你要那样"来束缚住孩子的想法,相反,父母要作为孩子的后盾,支持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的做法。
不能因为孩子的年龄、主客身份等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谦让,在家中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家人,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教育孩子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要友爱待人。对于孩子适度的拒绝要表示支持与鼓励,对于孩子的适度谦让表示赞扬,让孩子更加学会处理人际交往,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与优良的人格。
我是小F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60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