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角度看中国数字互联网的发展,在硬件的支持之下,五个新的变化正在到来!
或许,判断“大变革”来临的标志之一,就是将所有的旧事物都冠以“新”的前缀: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能源,它们有着相同的逻辑:新技术带来的强风,希望尽可能地扫过老年。
“新”名单还在继续。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新基础设施”的概念,包括建设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超高压等高科技基础设施。“新基础设施”的概念必将继续增强“数字中国”的实力。作为整个数字经济运作的最重要的幕后基础,中国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也将是不可抗拒的。
事实上,回顾历史,中国IDC市场的规模增长一直是在政策引导和技术转型的双重推动之下实现的。例如,2010年,由于IDC牌照审核门槛的放宽和众多玩家的加入,推动了整个市场的新一轮增长。2014年,4G业务牌照发放,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迅速扩大!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在媒体的炮轰之下,公众对“数据”这个词早就不敏感了,却对“数据”的存放地一无所知。互联网数据中心总是让人感觉离人很远,就像一种“没有自知之明的日常使用”。大多数人不知道IDC是什么。
总之,IDC是一个具有专业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安全机房环境等)、管理和应用的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IDC服务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包括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邮件缓存、虚拟邮件等)和各种增值服务。
具体到中国市场,根据科智咨询近日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由IDC服务商收入构成,其中托管租赁业务收入占比最大,占40%超过。在我国IDC业务市场的产业结构之中,网络视频产业结构占20%超过,电子商务产业结构占第二位。在业务下沉和业务出海的推动之下,IDC业务需求大幅增长。”
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到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红利的逐步释放,其应用场景必将进一步拓展——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推动数据量满足井喷式增长,包括bat等互联网企业在内,这些企业对机柜的需求将更加旺盛,这也将迫使中国IDC建设的整体运营水平上升。
事实上,IDC机房一直被称为“互联网的心脏”,如果不出意外,其在中国市场的跳动无疑会越来越汹涌。
“饱和”和“扩张”的同时,“互联网心脏”的动态区域布局往往被科技媒体忽视。
根据《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为控制能源消费指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加大了建设限制政策的执行力度,需求溢出效应明显。IDC服务商选择在三地周边地区布局,在地理位置之上尽量靠近核心城市。国内运营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等地区,共同占据总市场份额的50%超过。
从绝对规模来看,美国的数据中心是中国的两倍多。据刘登海介绍,“未来五年,数据中心在中国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很多数据中心都没有运营能力和规划能力。他们只是做一个简单的IDC。真正意义之上,整合IDC和云网络的企业不会太多。未来,做数据中心的企业将逐步被做数据中心和云网络整合的企业所整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5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