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路上总是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难题。其中一个就是宝宝总是想要被抱着,只要一把宝宝放下,宝宝就哭个不停。于是只能全家一起轮流抱,时间久了,个个叫苦不迭。大多数家长,只认为孩子不好带、抱惯了,而没有仔细寻找原因。下面就跟一休一起来探索这其中的奥秘吧:
对于小宝宝来说无论夜间睡眠不安、易哭闹,还是白天无规律多哭,还是基本定时严重哭闹,都应留意是否存有肠绞痛现象。婴幼儿肠绞痛多发生于生后的2~3周,这个症状主要是与胃肠发育不成熟有关。
对于爱哭闹的孩子,家人往往会指责“抱惯了,一开始要不抱就不会这样”。为什么宝宝一放下就哭?宝宝好带的秘诀又是什么?
一、奶粉喂养的宝宝
对于吃牛奶的婴儿,过食且难消化、反流、吐奶、嗝气、浅睡眠、肠绞痛等诸多原因会导致宝宝难于平躺,哭闹增多。
1.过食且难消化、反流、吐奶
宝宝吃牛奶,看着挺满意,没什么不好,没两天就长得白白胖胖。而大概三四周左右,宝宝奶量增加,超过了他的肠胃能负荷的量,而胃底折叠抑制胃食道反流的肌肉往往并未发育好,多余的奶会反流溢出嘴角,甚至引起吐奶。
这时少数婴儿会将吐出的奶误吸入肺里,引起误吸性肺炎,治疗很麻烦,需要很多抗生素和激素,其中部分孩子会反复感染。
2.嗝气
最常见的情况,宝宝吃牛奶时往往还会吞下许多气体,再加上这么多难消化的牛奶,饱胀感很明显,吞下的气体即使拍嗝也较难排出,一般15分钟至半小时才能缓慢好转。
3.浅睡眠
刚出生的小宝贝需要经过15分钟到30分钟的浅睡眠才能进入深睡眠,约一岁至一岁半以后才会慢慢过渡到成人的睡眠模式,一开始就是深睡眠。
4.肠绞痛
宝宝因为肠蠕动的神经肌肉发育还未完善,蠕动不太协调,容易痉挛,加之可能对牛奶中的各类物质有一定敏感性,一至三个月较之母乳宝宝还容易“肠绞痛”。
5.过敏反应
在我国婴儿食物过敏的识别率是非常低的——婴儿只会哭闹、不会表达,家长也很难将宝宝的各种症状和过敏反应联系起来。家属描述不到位,许多医务人员不能和孩子密切接触,也很难和过敏联系起来。
奶粉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容易让宝宝娇弱的肠道产生过敏反应,引起胃肠胀气、腹泻、呕吐、便秘、湿疹、舌头开裂、低烧、肺部表现等。
比如肠绞痛的婴儿进食后数小时就会长时间一阵阵地哭闹,他们的“黄昏焦虑”特别明显,会非常激烈地哭闹很久;裂舌头的婴儿会拒奶,牛奶和母乳都不吃,湿疹的婴儿往往哭闹很多,夜间尤甚,而且很怕洗澡,尤其是热水澡;一些宝宝容易继发肺部感染。
二、母乳喂养的宝宝
母乳宝宝也有上述溢奶、腹胀、肠绞痛等情况,不过相对会好很多,也能较早好转。因为吃乳房的宝宝往往不会吃过多,吃奶时吞气较少,且母乳好消化,如果妈妈没有进食易过过的物质,其产生的母乳中的物质也很少让宝宝过敏,因此反流、腹胀、肠绞痛等状况明显减少。还有的宝宝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和妈妈的安抚、怀抱。
宝宝好带的秘诀是什么?
宝宝好带的秘诀,说来也很容易——就是把宝宝身体搞舒服,心情搞开心。而母乳宝宝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1)早期母乳宝宝很少因吃得过多而出现腹胀、胃食道反流吐奶等,造成睡眠不安,难于平卧,经常哭闹。
只有少数天生奶量较多或采用吸奶器过度追奶的妈妈会有这样的情况,而程度也较人工喂养宝宝轻一些。这是因为妈妈聪明的乳房是根据宝宝实际需求按需分泌乳汁的。如果宝宝天生有额外的吸吮需求,帮助妈妈增长奶量。
(2)母乳宝宝因为含乳方式不同,会较奶瓶宝宝吞入更少的气体,因此吃奶后打嗝、腹胀、难于平卧的现象较少。
(3)母乳很好消化,不易过敏。除了妈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食一些易致宝宝过敏的食物,一般很少引起宝宝过敏。
(4)母乳宝宝的情绪易于安抚,他们相比而言更安宁满足。
母乳妈妈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开始对宝宝哭闹很可能知晓并不多,容易手足无措,但会试着将奶头往他嘴里塞一塞!绝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宝宝几乎因任何原因的哭闹,都可以从妈妈香甜的乳头、温柔的怀抱中得到安抚。
而妈妈是最容易理解宝宝需求的人——这是因为你体内的激素变化,会让你对宝宝的事情变得聪明、敏感,并且这种妈妈和宝宝的之间的情感联系,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一休温馨小提示:学习更多育儿小知识,帮助宝宝健康成长。欢迎大家转发、点赞+关注。
注:图文整编自网络,节选自网络,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4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