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允许孩子哭闹摔东西,才是父母爱孩子的表现

允许孩子哭闹摔东西,才是父母爱孩子的表现

Kelly在别人的心里一直是很讲道理的小孩,很少因为小事哭闹。

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他不是一直这样的,她也有跟我对着干,大发脾气的时候。



有次晚上睡前照例讲故事,我们一直约定好就是两本书,而且周一至周五都是要九点半之前必须要关灯睡觉了,所以如果洗漱的慢,就有可能讲不了两个故事。

这天讲完了两个还要继续,说:妈妈你看,现在还没到时间,我可以再讲一个吗?

我一看,虽然没到时间,但是说好的约定不能自己先破坏吧。转移一下目标吧,我说:故事就不讲了,现在我们躺下来,妈妈给你放一个睡前故事好吗?

“好!”她立马兴奋地立马躺下,拉高了被子,一副乖乖听话地样子。

五分钟后放完一个,她还哼哼唧唧的要再听,不肯关掉点读笔。

我没什么耐心,伸手拿过来强行关掉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Kelly很生气地跳了起来,抓起点读笔就往地上摔。


哎呦喂,我当时那个暴脾气啊,脸立马变了,厉声吼道:你在干嘛?!


Kelly看我脾气上来了,撇撇嘴,大哭了起来。

过了好久,我和孩子冷静下来后,她说:妈妈,你应该跟我说个对不起。

我不服:为什么要我道歉,你说话不算数,还摔东西,难道我还不能生气啦?

为这个事,我们还争执了很久。


事后的第二天,正好参加一次论坛,我把这个事讲给我们校长听的时候,他意味深长地拍拍我,说:那是你的标准,你不能按你的标准来评价她的对错,孩子有自己的需求。

回到家,我跟Kelly去道了歉,并解释了我为什么要关她的点读笔。于是我们娘俩就和好如初了。



亏我还学过心理学,有时还是会被自己的孩子给气炸。只有在工作上时,才觉得自己像个教育者,回到家,我也是普通的妈妈了。这就印证了一句话:明明我们懂了很多的道理,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但我还是本着传播的初心,跟大家分享怎么面对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

当孩子开始发脾气时,我们要做的不是立刻阻止,而是帮孩子找到原因(理解他们),然后教他们如何表达、调节负面情绪。

好,下面来敲黑板了: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





1、充分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尽量帮孩子把具体的情绪表达出来。


拿Kelly摔点读笔这件事来说。

我应该摸摸头问她:你现在很生气吗?你还想继续听故事,但是我却把它关了,所以你很生气对吗?

如果孩子情绪比较激动,想哭或者想摔东西,我们都可以抱一抱孩子,去安抚孩子的心情。


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也可以尝试自我吐露:你知道吗,我以前也因为这种事很难过,很沮丧。


这样还可以拉近我们的亲子关系,孩子就知道:哦,原来爸爸妈妈以前也会这样,他们肯定能理解我了。


2、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和感受

如果你判断孩子的情绪差不多稳定了,尝试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摔点读笔吗?


有时候,我们理解的和孩子内心想的可能会有偏差,所以我们需要慢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同时也是在帮他们梳理情绪的原委。


3、教孩子如何调节负面情绪


孩子的情绪可以被接纳,但是不代表我们赞同这种行为,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

如,深呼吸!大声说出来:妈妈我很生气!我心情不好!


4、对刚才的情况进行分析解释

确定孩子已经愿意交流,并且已经能和情绪安静地待在一起了,我们就可以开始解决具体的问题了。

如:你知道我刚才为什么要关掉点读笔吗?因为我们说好了再听一个就要睡觉了,你一直都是个说话算数的小朋友,对吗?




记得在《二胎时代》里,曹颖的儿子王子因为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妹妹而不适应,当他发现爸爸妈妈开始对妹妹特别好的时候,就很生气,甚至扬言要让妈妈出去。



爸爸当时听到王子说这话,脸立马就垮了下来,很严厉地让王子好好坐下吃饭,还数“1、2、3”来威胁王子。


但是曹颖很平和,她给了王子充分的理解和接纳:


帮他表达情绪:你是在生气吗?

把王子抱进怀里,让他哭一会儿。

拥抱王子说:妈妈最爱你了。


王子的情绪释放得差不多了,曹颖就引导王子调整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并试图跟他进行交流。



等王子消化了刚才的情绪,曹颖开始和王子解释刚才为什么要对妹妹好。




当然遇到这类事情能完美的处理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

刚开始很多父母可能会不小心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对孩子发脾气了。

那怎么办呢?

别排斥情绪,和情绪待一会儿也挺好的。

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我们大人有情绪也是正常的。当我们的情绪没控制好的时候,索性正视它,就像陈小春一样。


陈小春算是暴脾气里的战斗机了——

儿子自顾自地玩扩音喇叭,他的脸色会变;


儿子走路走得慢,他会不耐烦;


儿子没穿鞋就往地上跑,他会原地爆炸;

……

但是Jasper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害怕,而是会跟爸爸隔空喊话:你能不生气了吗?


陈小春立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对,马上跟Jasper道歉,亲吻Jasper说:对不起,爸爸爱你。

Jasper欣然接受:爸爸,我也爱你。

所以,陈小春一家的情绪都很健康。


情绪健康,并不是说我一直没有负面情绪或是压抑我的负面情绪;

而是在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让它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然后我正视它:


这个情绪不好,我应该道歉,或者解决问题。


我也是个脾气不太好的人,有时候没忍住就心态爆炸。


但是我现在越来越不回避这种情况,会及时道歉:对不起,我刚才在想别的事情,跟你发脾气了。


Kelly都会接受,有时候还会跑过来主动抱抱我。


而神奇的是,当我开始接受自己的情绪,我在面对Kelly的负面情绪时,心态变得越来越平和,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暴走。


很多文章说:父母情绪稳定,孩子的情绪才稳定。


诚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父母的稳定情绪是建立在你接纳了自己的情绪的前提下的。


如果你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回避自己的情绪,就永远没办法做到情绪稳定。


所以先接纳你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没关系,有情绪是正常的,我可以先照顾自己的情绪;等调整好了再去照顾孩子的情绪。




当然照顾自己的情绪,并不意味着面对孩子时,你可以随心所欲。

有些回应的雷区,我们千万不能踩:



1、恐吓威胁


“不要再闹了,再闹就把你扔出去!”


这类话不但会剥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还容易让孩子采取更危险的方式进行报复,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和别人。


2、有求必应


“你别哭了,你不哭我就给你买巧克力。”


用贿赂的方式息事宁人,容易让孩子养成“情绪勒索”的坏习惯。他就以为,只要一哭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3、贴标签


“哭什么哭,一点男子汉的样子都没有!”“你就知道哭,一点都不懂事!”


这些标签都会扭曲孩子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真的是这样的人。


一旦你剥夺了他们发泄情绪的权利,他们就很容易出现情绪表达障碍。


4、阻止孩子


“有什么好哭的!你看人家都没哭!”


这是典型对孩子情绪的轻视,无形之中就在你和孩子之间筑起了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墙。


孩子以后不会再和你交流,也不会再释放自己的情绪。


5、以暴制暴


“你是不是想气死我啊?!”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用更加粗暴的语言回应孩子,让孩子觉得发脾气没什么大不了的。长此以往,只会是恶性循环。


6、推卸责任


“都怪妈妈,我们不跟妈妈玩”“打地板,都是地板的错!”


当孩子受挫,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抚孩子,孩子渐渐也会养成遇事甩锅的习惯。





孩子在年幼时,就需要有一个学会控制情绪的过程。

不要回避轻视孩子的负面情绪,

允许孩子哭闹摔东西,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4624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