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最成功的“山寨”品牌:什么火就“模仿”什么,如今一年赚208亿

最成功的“山寨”品牌:什么火就“模仿”什么,如今一年赚208亿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谈及创业项目的时候,食品行业总是会被放在前列。毕竟,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什么时候,饮食都是人们重要的消费需求。不过,从事过餐饮行业的人,却经常会持有反对的观点,认为食品行业很难做大做强。

事实上,这种观点也是有点道理的。食品行业的门槛低,竞争较为激烈。很多创业者根本没有见到收益,就已经倒在了寒风中。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一些小品牌经过市场的洗礼后,已经成为了行业巨头。如今风光无限的达利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达利集团的创始人为许世辉,他一开始是在惠安蜜饯厂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对食品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在1989年,许世辉创办了惠安美利民政食品厂,也就是达利集团的前身。在创业初期,达利集团的起点并不高,就连厂房都是租赁的。

这家食品厂一开始经营的是瓜子、饼干等产品,业绩表现较为平稳。在2000年,工厂进行改制,许世辉许世辉及其家族成员收购食品厂的全部股权,依然延续着这种运营风格。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的好丽友进入中国,受到了消费者的亲睐。受此影响,许世辉转变了投资方式,开始了“模仿”之路。

许世辉令企业进行研发,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的“蛋黄派”。为了塑造品牌竞争力,他不仅从技术上来改造产品,力求做得比原版质量更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在2002年,价格更低的蛋黄派,迅速成为企业的“爆款产品”。

尝到甜头的达利集团,在后续产品打造中,依然延续了这种发展模式。什么产品火,企业就经营什么产品。不过,在产品品质上,也维持着高标准,有的甚至能超过原版。但是,在产品售价上,则会远低于原版产品。靠着这种模式,达利集团塑造了和其正、可比克等知名品牌。由于达利集团“四处开花”的运营方式,不少人调侃它为“食品界的腾讯”。

严格来说,达利集团能够成为食品巨头,模仿只是一个开端,真正让其能一直发展的动力,还是源于创新。达利园在产品上创新,塑造了品牌口碑度。除此以外,达利集团还注重销售渠道的建设,以及广告营销的推广。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达利集团的经销商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家,经销点也超过了350万个。

庞大的经销商团队,让企业能够推开市场的大门。而企业的广告营销,则会提升产品知名度。因此,达利集团塑造的产品能够快速占据市场,并不是单纯的靠“模仿”起家,而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今的达利集团,靠着自己独特的运营方式,已经成长为全球食品巨头。

值得一提的是,达利集团的营收上,表现的极为抢眼。在2018年的财报中,达利集团一年的营收入高达208亿元,营收超过了国内老牌快消品三巨头——康师傅、旺旺和统一的总和。所以,不是食品行业很难做大做强,而是很多人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式而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4504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