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杨捷:全球电动化下的巴斯夫正极材料“谋篇布局”

杨捷:全球电动化下的巴斯夫正极材料“谋篇布局”

【高工年会】杨捷:全球电动化下的巴斯夫正极材料“谋篇布局”

电池材料|巴斯夫文章来源自:高工锂电网

2019-12-16 15:17:28 阅读:134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品质以及成本的关键。

“尽管目前全球和中国电动化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从长远来看,电动汽车将是大势所趋,这也将给上游产业链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

12月16日,利元亨•2019年高工锂电&电动车年会开幕式中,巴斯夫电池材料业务亚太区全球副总裁杨捷在题为“巴斯夫深化布局,引领未来高性能正极材料”的演讲中这样表示。

按照杨捷的预测,截至2025年市场规模预测:每年制造 1-1.5千万辆电动汽车,所需正极活性材料 70万-100万吨,由此带来的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将达 250-300亿欧元。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巴斯夫近年来明显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和布局力度。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公司,从2012年组建电池材料业务部门至今,巴斯夫在全球进行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发展,包括正极材料产能、前驱体的生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材料采购。

目前,巴斯夫在全球各个主要大洲都布局了研究中心、中试线项目及生产基地:中国上海,德国路德维希港、美国俄亥俄州伊利里亚市和比奇伍德市、密歇根州巴特尔克里市,以及日本小野田和北九州市。

在产品方面,巴斯夫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的、全面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品组合。

在技术方面,巴斯夫广泛储备和建设研发资源,其创新和研究领域涵盖高镍正极材料以及下一代电池材料,诸如富锂锰基活性材料、全固态电池材料等。

从电池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正极活性材料是主要成本驱动因素,约占电动汽车行业电池成本的1/3。

对此,杨捷表示,巴斯夫制定了阶段性的技术发展路线,以达到降本的目标,第一阶段是降低钴含量,第二阶段是同时降低钴和镍含量,第三几段是布局富锰正极材料、下一代锂电子电池、锂负极以及全固态电池材料。

针对高镍材料体系面临的挑战,目前主要面临着内正极活性材料的表面反应以及环境条件、阳离子迁移以及氧气释放造成的相变等问题。针对于此, 巴斯夫更优化的解决方案应对和解决高镍正极活性材料发展的挑战 。

杨捷介绍, 一是提高整体稳定性,客户定制形态和结构,进行元素掺杂/置换;二是提高表面稳定性,活性包覆层:通过与表面锂盐的反应形成惰性保护层,减少水溶性锂离子含量。

在正极材料的研发上,巴斯夫正在推动全面数字化之路。其全球采集汇总的超7000万材料性能参数,通过采集全球研发数据,QURIOSITY超级电脑建模和机器深度学习这三个数字化手段大大缩短研发周期。

在生产制造上,巴斯夫可以提供领先的可持续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效率的提升,一是可以达到大规模生产、高产出;二是可以实现稳定的高品质;三是低能源消耗,四是实现自动化和工业4.0。

可持续发展是巴斯夫的重要企业发展目标。在电池材料业务尤其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设计,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将为电动交通创造更好的二氧化碳排放路径,使用更少的材料、更好的制造工艺,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本地化的制造将进一步减少运输,从而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作为汽车行业最大的化学品供应商,巴斯夫将通过不断地创新,提高能量密度,用更少的原材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少,让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更长。

针对正极材料领域的市场竞争,杨捷认为,巴斯夫是汽车行业最大的化学品供应商;在正极活性材料领域,具备领先的技术和专利优势,以及强大的产品组合和产品储备;同时,巴斯夫是高镍NCA市场领导者,并已经布局全球主要市场,区域化细分研发和生产资源,这些都将成为巴斯夫在正极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4307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