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于父母来讲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从孕育孩子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就给予厚望,细心呵护,设想孩子可以成为自己所期盼的样子。他们总结上一代的遗憾,然后把自己理想的翅膀安在孩子身上,付出自己的爱和辛劳,为的只是有一天孩子能搏击长空实现他们心中愿望。
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生,乃至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眼前的孩子并没有朝着理想的状态发展。孩子不听话,天天在家里搞破坏,还时不时跟父母顶嘴,甚至和父母大打出手。在学校读书成绩差,不爱做作业,整天玩的脏兮兮的回家,啥事也不干······
看着眼前的孩子,父母焦头烂额心有不甘,心中难免五味杂陈,恨铁不成钢,也不得其发。
于是乎,教育孩子成了父母棘手的问题。
父母教育的认知深度,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没有经验。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都没有“容易”二字,教育孩子也不例外。但是想要孩子成为有用有出息的人,光让孩子学习是不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孩子。
教育孩子任重道远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喜怒哀乐,人品道德,优点缺点等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想要教出好孩子,首先需要自己是好父母。
具体怎么做?
就是每天“夸”孩子。对,就是这么简单。
“要相信自己,你很聪明,一定可以做得到的。”
“你非常有天赋,只要肯努力,你会成功的。”
“真棒!妈妈知道我儿子最聪明了!”
……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来自父母或师长的鼓励、赞扬,也许你已为人父/母或是已为人师,可能也曾经这样夸过你的孩子/学生。
那么,你是否想过这样的表扬长期以往对孩子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呢?
夸奖孩子智力高,例如“你太聪明了”,通常也弊大于利——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更容易逃避那些可能损害他们“声誉”的困难任务,而被夸奖很努力、敢于冒风险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挑战并实现更大的成功,相信智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通过学习新事物不断发展的孩子,其长期表现也更佳。
研究表明,轻率的表扬或夸奖对孩子无益,反而会干扰他们的学习。大部分表扬会鼓励孩子成为“表扬瘾君子”,会导致他们依赖外界反馈而不能培养自身的判断标准以及学习动机。
这样的结果具有科学基础:一个人学习和实践新技巧时,其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的联接受挑战的孩子更容易被激发出一种对成功的控制感。
告诉孩子何为优秀表现以及努力方向而非泛泛表扬
面对孩子们,我们常常夸他们可爱、漂亮、聪明。可是你知道吗?这些对孩子先天条件的赞美并不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例如孩子去参加她的第一次体育比赛。她有一点紧张,不过她平时积极训练,长跑也是她拿手的,所以她还是很有信心的。比赛开始了,第一组比赛她一开始领先,但在后来她被赶超了,最后她输了。接下来的几组比赛她表现不错,但依然没有赢。最终,她没拿到奖牌,她非常灰心丧气,非常难过。
这时,如果你是她的父/母,你会如何劝解她?
1.告诉她,在你看来,她是最棒的。
2.安慰她说,体育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3.告诉她,她有这个实力,下一次一定可以赢。
分析答案:
1. 你认为她是最棒的,这句话,是多么地言不由衷啊。她不是最棒的,你清楚,她自己也心知肚明。这句话,既不能帮助她缓解失望的情绪,也不能促使她去改进不足。
2. 这其实是教她——如果不能做好一件事,就尽量贬低它——这是你真正想要传递的信息吗?
3. 这也许是最危险的一句话了。难道一个人的能力能自动帮助自己实现目标吗?如果孩子没能赢得这次比赛,为什么她就能赢得下一次呢?
那么该如何劝解才好呢?
优秀的爸爸是这么说的:
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失望,你满怀信心而来,表现出了你最好的水准,却没有赢。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结果说明你的能力还不足以赢得这块奖牌。来参加今天比赛的女孩中一定有比你训练的时间长,比你更努力的,这样的人可能还不少。如果这是你真正想要的,那看来你得好好努力去争取了。但如果你想要比赛得奖,你必须更勤奋努力。”
爸爸的话,不但告诉了孩子事实的真相,还教导了一种把失败当作馈赠和礼物的思维方式。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努力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而失败能促使自己去学习、去挑战成长。
正是因为努力与困难让他们大脑中的神经元得以形成新的、更强的连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我们不该去表扬天分或才智,而是要对孩子的努力以及他做事的策略、想法、注意力和毅力作出赞赏
比如将“你真的好聪明”(夸天赋)转变为“我真的很欣赏你努力地去解决问题的样子”(夸努力)。表扬他的努力代表你认可他的不懈奋斗,而称赞他的天赋则是强化了“成功只基于优良天赋”这一错误观点。
从现在起,停止夸孩子聪明,用以下15种语境夸孩子:
1.你很努力啊!——表扬努力
当孩子给你看他独立写完的作业时,不要忽略他的努力,要记得肯定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2.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表扬坚毅
当孩子完成一件对他来说很有挑战的事情时,比如解决了一道对他来说有难度的数学题,请记得肯定他的耐心和坚持。
3.你做事情的态度非常不错。——表扬态度
当孩子对即将面对的任务充满了斗志和积极性的时候,请记得抓住机会夸奖他对事情的积极态度。
4.你在____上进步了很多!——表扬细节
当孩子在某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时,表扬细节,越具体越好,比如:
宝贝,你写的字越来越工整了,最近进步不小,真棒!
5.这个方法真有新意!——表扬创意
经常孩子的奇思妙想,说出来以后,家长会夸孩子聪明,可是奇思妙想真的是“聪明”吗?
它应该是孩子的思考和创意的积累,是孩子在尝试过很多种可能性之后获取的脑洞打开。所以,家长在这时候应该表扬孩子“有创意”。
6.你和小伙伴们合作得真棒!——表扬合作精神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如果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了某件事,不要光顾着夸孩子真棒,要适时的肯定孩子的合作能力。
7.这件事情你负责得很好!——表扬领导力
孩子成为了团体里面的小小管理者,带领其他小伙伴一起完成了某件事时,家长要肯定他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让孩子明白即使他没有在每个步骤上亲历亲为,但他能够很负责的分析和指导行为,督促小伙伴们完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8.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表扬勇气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迎难直上,没有气馁,要记得表扬孩子的勇气,这样也能帮助孩子增涨自信指数。
9.你帮_____完成了她的任务,真不错!——表扬热心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家长一定要记得表扬孩子的热心,并让他明白,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经验的积攒。
10.你把自己的房间/书收拾整理得真好。——表扬责任心和条理性
孩子能够将自己的房间整理好、把自己的物品收拾好,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是做好其他事情的基础,值得家长赞扬和鼓励。
11.我相信你,因为______。——表扬信用
及时的帮孩子建立良好的信用,让他感受到被人信任是多么酷的一件事,也能让孩子的人生道路更加顺畅。
12.你今天参加活动时表现得很好!——表扬参与
孩子参与活动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锻炼孩子的胆量。当孩子积极的参加活动的时候,家长要鼓励他的参与感。
13.你很重视别人的意见,这点做得非常好。——表扬开放虚心的态度
能够重视别人的意见,从别人身上吸取好的建议,是一种虚心的态度。这样的态度能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家长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
14.真高兴你做出这样的选择。——表扬选择
完成某一件事,不仅是因为努力,有时候还要改变方向和策略。当孩子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的时候,家长也要给予表扬。
15.你记得_____!想得真棒!——表扬细心
对一件事细心往往也是一个人都责任的表现,表示孩子对某件事情很认真,所以当孩子表现得细心和考虑周全,家长要记得给予肯定。
表扬的话大家都爱听,换一种方式,多种语境夸奖孩子,能让孩子更加懂得什么样的行为值得被赞扬,从而表现得更加优秀。
据说,美国人的小孩是被表扬着长大的,因而他们往往做什么事都比较自信.我们也不妨用用这个办法,,常常夸奖你的宝宝,你便会发现宝宝其实很聪明,很勇敢.
“他们是千方百计地挑出孩子的优点、亮点,可劲儿地表扬,忽略不足的地方。久而久之,小孩子好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好,长处会越来越长,而缺点却被慢慢地弱化了。”
这里边的好多话,现在常挂在她的嘴边:(太出色了);(做得太好了);(漂亮);(太奇妙了);Awesome!(真了不起);(多妙的想象);(超级棒);(极好);(我为你骄傲);(你确实尽力了)……
常说这些表扬话,不光孩子受用,就是大人听了,也会感觉很好。“可以用在夫妻、朋友、同事、上下级等所有和人打交道的时候,用得恰当,一定比‘挺好’、‘不错’、‘对’这样普普通通的字眼效果好,会成为人际关系中绝佳的润滑剂。”
和孩子多说话
孩子们1岁以前,父母要和他们说话,说出孩子接触到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当孩子在桌子附近玩耍时,妈妈就亲切地叫着孩子的名字:宝宝,看一看这是桌子,桌子是方形的。”宝宝听见妈妈的话,眼睛一闪一闪地看着妈妈说的这个方方正正的大东西,小脑瓜里印下了“桌子”这个词。虽然宝宝不一定知道,但是他会慢慢记住“桌子这个词。
你能行!
孩子出生后的头一年里,父母要给予孩子很多照料。但随着孩子身体的成长,他们的能力和信心也需要有一个成长空间,而不能被过多的照料所掩埋。恰当而适时地给孩子一些做事的机会,能使孩子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拿亲眼所见的实例来说,1岁半的宝宝把奶瓶掉到地上,父母可以鼓励宝宝自己去捡起来。父母可以说说:“你能行!”宝宝在父母的鼓励下,捡起奶瓶。
一定要让孩子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们自我服务,同时参与家务劳动,他们会明白支撑一个家庭需要投入多少辛苦和劳动。
吃完饭,妈妈可以请求孩子帮忙收拾碗筷,并夸奖孩子勤快,孩子会觉得自己也能为家庭做一点贡献,而不只是需要照料的孩子而自豪。
说“对不起”
良好的举止仪态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就培养出来的。许多母亲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懂礼貌,有教养,那么有礼貌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妈妈在家里并不因为自己是母亲的角色,就只对孩子们提要求,在教孩子正确的行为举止时,总是自己先做到。拿向别人道歉来说,当我们有意无意伤害了别人时,应该向别人说“对不起”。而这一点许多成人往往是只能言传,不能身教。
当孩子在外面撞到别的小朋友时,一定要跟别人说声“对不起”。让孩子主动承担因为自己的失误造成别人的痛苦的行为。同时父母要及时夸奖孩子的道歉行为。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作为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多读很多有意义的书籍让更多的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使人进步,很多知识都来自书籍,多读书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锻炼孩子独处的能力。
有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能来到你身边,并成为你的孩子,那是经历了几世的修炼。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唯一一朵盛开在天山的雪莲。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他的花期,即使他最终做不了参天大树,做一颗小草也是很好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3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