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们学院引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他们构成了我们学院一道独特的风景。
最近因为课程作业的需要,我带领团队去采访他们,一共采访了五位教师,三位女老师,两位男老师,都特别的有个性。
其中一位女老师已经在之前的随笔中提到,她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这里就不多赘述了。还有一位男老师九二年生人,博士一毕业就来到了我们学院。目前是我们学院年龄最小的教师,为人风趣幽默、活泼有朝气,如果用比较流行的话语来形容的话就是很皮。
这些老师身上的书卷气没有那么重,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没有学识或者他们没有真材实料,更多的是他们喜欢把他们的学术科研视为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是一个兴趣点,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他们相比上一个时代的教师来说,更愿意和学生交流互动最新鲜的想法,而不仅仅局限于课业,更愿意去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寻找更为适合当下的师生互动模式。
当然,因为我所了解到的只是这个世代教师中的一小撮人,甚至只是几个人。所以我的结论并不能推而广之,但我相信,时代的坚冰会被一点点,融化社会的痼疾会被一点点诊治。
前段时间我在课堂上谈到,当下中国的教育被诟病得很多很多,但它为什么没有根本性的转变?那时我更多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角度去解释的,就是说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问题重重的教育体制,还没有到完全无法运转的地步,但这更多的是从体制之外去看待它。而如果回到体制本身,聚焦到这些老师的身上,你会发现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和共同价值,尽管新入职教师步入学校之后会渐渐被旧有的体制所同化,也可以说是他们职业化的必然过程,但他们仍然会或多或少地保留一些与上一代不同的东西或者观念,而这些就可能是体制内变革的种子。
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令国人骄傲的,因为它曾真切地服务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但改革开放40多年过去了,时代变了,时代的需求也变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提质增效,要靠人才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要转换发展的动能,落到实处说就是新时代需要新时代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由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来培育,需要有新时代的,拥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
未来未来,未来已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1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