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如果我们穿越秦朝末期,帮助扶苏继位,历史会被颠覆吗?

如果我们穿越秦朝末期,帮助扶苏继位,历史会被颠覆吗?

众所周知,秦始皇当年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何等的惊天动地,刚坐上皇帝时还梦想自己是始皇帝,之后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尽也。流传,本来秦始皇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长子扶苏的,但是让英明一世的秦始皇万没想到。他死后却被赵高和李斯给耍了。这两个无耻之徒竟然敢篡改遗诏,逼死了未来最理想的接班人,把最不争气的胡亥,扶上了宝座,结果大秦被搞的是一团糟,最终,引得秦朝灭亡。

假如当时秦始皇的遗诏能够顺利执行的话,万民拥戴的公子扶苏登基为秦二世,以其宅心仁厚的性格,一定是万民归心。他的势政可能会轻赋税劳役,加上有大将蒙恬等人的辅助,一定会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新时代,至少不会二世而亡。

自秦国,秦孝公以来,历经六世君王的不断奋起,把一个原本济贫薄弱的秦国带到一统天下,成就霸业,一统王朝,不曾想却昙花一现,败在一个不争气的胡亥手上。我曾经有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穿越秦始皇末期,帮助公子扶苏一把,帮他登基大位,开创伟业,从而改变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如果是这样的话后面肯定就没有刘邦项羽什么事了,也就没有刘邦开创400年大汉伟业的事了。那我们可能现在都不叫汉族了,叫秦族,也是有可能的。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番,看看历史真的能让我们改变吗?首先,我们先要回到悲痛的历史片段当中,看看扶苏到底是怎样无奈的离开人世的。当时,胡亥派人将秦始皇的遗诏送到了边塞上的上郡,交给了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了,竟然不是让自己去奔丧,而是要自己立即自尽,于是扶苏是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拔剑自刎,这时候,旁边有一个明白人,那就是大将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我亲率30万大军把手地过边境,皇上让公子在我这里监督,以确保帝国安定,要知道这可是关系到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皇上对你是委以重任,而如今区区一个使臣到这里,你就要自杀,公子,你怎么知道这里没有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您,重新再去核实一下之后再死不迟。”这时候派来的使者在旁边一再催促,快点执行皇上的命令,不可半点拖延。扶苏对蒙恬说:“哎,罢了,如果父皇命我自杀,我这个做儿臣的还要在请示些什么呢?说完便自刎而死,当扶苏自刎的那一刻,似乎就注定了这个由胡亥继承的秦国将会走向灭亡。看到这,我想一些网友看了之后都会不禁感到叹息,扶苏实在是太傻了。还有蒙恬,既然都怀疑里面有诈为什么还不劝住他呢?如我要是能穿越到他们身边去一定会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告诉他们将要发生什么,就绝对会让这个悲剧不发生的,卡住大秦悲剧的源头,不就可以改变历史了吗?我认为,话说的是一点没错,但是我要告诉各位,其实我们到现在,好像根深蒂固的就是秦始皇的遗诏是被篡改的,这些内容都是建立在当前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之上的。可是有没有这样一个问题,倘若遗诏在历史上真的没有被改过,而是秦始皇本身的意思,他就是想立胡亥继承皇位呢?所以,上面提到过的蒙恬劝扶苏不要自杀,而扶苏说:“如果是父皇非要我自杀,我这个做儿子的又有什么办法呢?牵扯到铭杰的问题是更会被古人所看重的,也就是说去阻止扶苏不太容易。所以,蒙恬最终才没有劝阻他。


有网友又要疑惑了,我们从小到达学到听到的,是秦始皇遗诏被篡改,扶苏才被逼自杀的。你刚才的假设又从何而来?这一切都要从赵正书说起。2009年的一月十一号,当天,北京大学当时接受捐赠,收藏了一批从海外抢救回归的稀罕竹简,这批竹简共有3346枚,保存情况良好,表面都成褐色,字迹清晰,墨色鲜亮,这批汉简共包括17种古书,其中有的已经失传了,有的已经残缺不全或独具特色,其中,就有赵正书,共有竹简50枚,大多保存完好,总计是1500字,其中大量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以及李斯被害前的陈词和子婴的谏言档。这个史料非常重要,尤其是秦始皇临终前对遗嘱的描述是特别特别清楚,直接就颠覆了我们以前对于秦始皇遗诏的认知。文中所写,要立胡亥为太子,并除去其兄扶苏等话。当时并不是只有赵高和李斯在,而是找了一大帮大臣讨论继承人的问题,可见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篡改历史。而且,李斯问了秦始皇一句,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秦始皇只回答了一个字,"可”,这一个字就足以证明了秦始皇的遗诏没有被篡改,秦朝统治者的继承人就是胡亥不是扶苏。可为什么都说秦始皇的遗诏被篡改了呢?

历史上的扶苏的确是比胡亥好很多,早年也深受父亲秦始皇的喜欢,听听这个名字扶苏,就是出于一首诗,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从名字里就可以看出秦始皇对这个儿子多么喜爱和寄予厚望。但是,很遗憾,扶苏长大以后,从历史上来看,很多事情跟秦始皇不对付。秦时,严苛峻罚,秦始皇和胡亥都主张使用法家治国,而扶苏更倾向于儒家。这就让秦始皇很恼火,秦始皇焚书坑儒,扶苏多次进谏秦始皇希望他能够手下留情,使得秦始皇非常不悦,儿子跟自己不是一条心,于是开始有意的疏远扶苏,将扶苏去边关上郡去坚守蒙恬大军以及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来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胡亥紧跟着父亲的步伐,所以秦始皇开始喜欢胡亥。而且到了秦始皇的末期,其实秦朝内患已经很严重了。秦始皇这么强硬的一个主,更不太希望让主张儒家的扶苏继位。只是秦始皇也想到,后来宦官赵高在他死后一手遮天,不但灭了李斯还干掉了胡亥。

总之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秦始皇当时很有可能是如赵正书所言,将皇位是传给了胡亥而不是长子扶苏。既然继承权本来就和扶苏无关,所以我们即便是穿越回去帮助扶苏也是不够的,因为胡亥是太子,继位之后让谁死谁就得死啊。影响秦始皇立太子的决定才是关键的。已经成为始皇帝的嬴政是何等人物,能听你的吗?所以要改变胡亥的乱政,真是千古一大汗事。但是,我们认真的想,扶苏的性格,不管父皇有没有传为给你,你和蒙恬还有几十万精锐将士替天下苍生反了他又怎样呢?可见他的性格上是过于迂腐,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的魄力。秦朝的灭亡也不仅仅是因为胡亥是个昏君这么简单,他跟商鞅变法以来的固有制度有关,跟六国被歼灭属地人们以前的旧国的贵族都有关。诸多尖锐矛盾,错综复杂,在秦始皇的铁腕统治下一切都镇压的住,如果宅心仁厚的扶苏继位称帝,真的能够有比秦始皇更强硬的手段将危急中的帝国的矛盾一一压制,继而在宽松的环境下推行儒家的改革吗?这都要打一个大大的疑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0897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