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陈雨露:金融业开放必须和汇改、资本项目可兑换协同推进

陈雨露:金融业开放必须和汇改、资本项目可兑换协同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周六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19—2020中国经济年会”表示,在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金融业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这“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三者进度可能有快有慢,但总体上必须相互协商。

金融业开放方面,陈雨露认为,要逐渐从管道式的开放逐步转变为制度性、系统性开发。从根本上来说,要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原则。这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开放的制度体系,制定统一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准入和监管标准。同类金融业务规则尽可能合并同类项,实现跨业态、跨部门开放政策有效衔接。

“各类市场主体只要达到统一的标准,均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并逐步最大限度的缩短负面清单。”他说。

陈雨露说,在推进金融业开放时,必须协同推进提高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助于帮助实体经济释放风险,有效配置资源,提高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引进外资。也只有实现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金融业实现双向开放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整个金融业还有协调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金融业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三者进度可能有快有慢,但总体上必须相互协商。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这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陈雨露强调。

他指出,随着金融业的持续扩大开放,会出现更多跨市场、跨地域、跨国界的资本流动,催生更多的金融创新,金融市场等领域的顺周期性和跨市场财产性问题也会相应变得更加突出。

因此,必须适应高水平开放的需要,不断的创新,完善我国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充实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在不断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仅要与经济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相配合,与国内金融市场承受能力相适应,还要与金融监管能力和金融法制建设相匹配。只有在监管到位的情况下,金融开放才能够起到促改革促发展的好的作用。”陈雨露说。

除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监管能力,陈雨露说,还要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防范资本大进大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6776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