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邦,坐落在布拉马普特拉河南侧东西走向的卡西山地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海拔1313米。纬度为北纬25.3 度, 经度为东经91.7 度。
1861年乞拉朋齐一年里雨量就达到了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朋齐。时隔99年以后,就是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世界“雨极”的荣誉。
26461.2毫米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它比台湾省火烧寮于1912年创造的我国“雨极”记录8408.0毫米多18053.2毫米,比北京42年的总降水量还多。
这么多的雨必然形成不同凡响的河流。而住在这里的仅有的6000多的居民却能造出不同凡响的桥梁来征服这里的河流,虽然他们还处于母系社会。
当人们遇到河流时,他们会造一座桥以达到对岸。不过乞拉朋齐,当地人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会种一座桥。在湿热多雨的气候下,出门都是河就成了当地卡西族居民遇到的老大难问题。鉴于当地地理环境复杂,工程技术也比较落后,正儿八经造桥可能性不大。不过聪明的卡西族很早就注意到一种叫做印度榕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次生根和侧根系统,所以就因地制宜将印度榕发展成了当地特有的桥梁。
具体来说,卡西族人民看到一条河,并想到河的对岸去,于是他们会看看河附近有没有印度榕没有的话就种两棵,一座桥就这样种出来了。这种树桥可以承载50个成年人同时通行。为了满足通行需要,卡西族甚至造过双层树桥。
普通的桥梁会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而遇到老化等问题,印度榕树桥则相反,只要树还活着,树桥就始终在成长和自我修复。据当地人回忆,最古老的树桥已经使用了超过500年。
印度榕树可以用来种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6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