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个宝贝
有人说:过度称赞可能会削弱美的力量
1、引发孩子过分追求优越感
为了鼓励而枉顾事实、肆意夸张地去表达作为成年人感到喜悦、骄傲的情绪,或者习惯性地不假思索地用夸张来武装孩子的精神世界,会把孩子的心理期望值给拉到至高点,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会慢慢地对正常的鼓励和称赞产生不适应,开始追逐这种外界给与的“优越感”。
2.引发孩子的内心压力
过度赞美也可能会给予孩子更多压力,让孩子认为自己现有的能力与他人的称赞不匹配,称赞不但没有起到鼓励作用,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焦虑,扰乱了他们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
3.不利于成长型思维的形成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在《成长型思维训练》这本书中曾提到成长型思维是指相信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人类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采取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沉着应对挑战,他们不怕犯错或难堪,而是专注于成长的过程。采用成长型思维的人,在看待智力或艺术与运动等能力时,不是将其视为固定的特征,而是将其视为可以随着时间和努力发生变化,并获得提高的素质。
如果我们用过度的赞美来为孩子框定出“最聪明”“最会运动”“最会唱歌”的固定思维模式,孩子相信自己的这些素质是天生的,是与生俱来的,那他们很难在这些领域再寻求到努力的目标,也很难为了精通这个领域而付出勤奋和努力,最可怕的是,笃信那些过度的赞美,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始自我否定:我真的是最聪明的吗?我真的 是最优秀的吗?
这种自我否定,很容易让人一蹶不振,成为心灵上的黑洞。
但成长思维一旦形成,会让孩子不再害怕用失望或者羞耻的眼光来看待失败,而是把失败当做进步的机会,他们相信,无论七点如何,天赋可以通过经验和努力得到强化,通过认真和努力,可以在任何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5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