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蛇口
前海土地整备提速,综合竞争力优势凸显
事件描述
公司于12月9日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控股子公司招商前海实业、前海投控拟分别对前海自贸投资(合资公司)增资,招商前海实业拟以部分现金增资。交易完成前后招商前海实业、前海投控各自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权。
事件评论
增资后招商蛇口净资产增长约57%。控股子公司招商前海实业、前海投控拟分别对前海自贸投资(合资公司)增资,招商蛇口拟用于增资的标的资产为招商驰迪公司100%股权(暂定643.68亿元);前海投控拟用于增资的标的资产为前海鸿昱100%股权(暂定729.08亿元),即由合资公司主导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向招商前海实业、前海投控分别收购招商驰迪公司、前海鸿昱100%的股权,实现由合资公司统筹组织开发标的公司资产,同时招商前海实业以部分现金向合资公司增资(约85.40亿元),交易完成前后招商前海实业和前海投控仍各自持有合资公司50%股权。根据计算,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招商蛇口净资产为1287.31亿元,本次增资后公司净资产将增加729.08亿元至2016.39亿元,较2019年三季度末增长约57%。
前海片区综合竞争力优势凸显。本次资产重组是招商前海土地整备及合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资公司将依托招商蛇口与前海投控在产业规划、制度创新、开发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片区的开发建设以及产业引进,充分发挥产城融合效应。本次增资后,公司将进一步明确在前海区域的土地权益,提升在该片区的资源价值,在前海片区的综合竞争力优势凸显。
投资建议:前海土地整备提速,资产配置价值凸显,维持“买入”评级。公司聚焦园区开发与运营、社区开发与运营和邮轮产业建设与运营三大业务板块,形成了独特的“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发展模式,在深圳区域拥有高价值土地禀赋。随着2019年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持续推进,公司资产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2.22元、2.75元、3.26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24%、19%,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8.6倍、6.9倍、5.8倍,维持“买入”评级。
万科A
11月销售略有放缓,累计权益拿地并未减弱
1-11月销售额低增长,权益拿地并未减弱且踩点精准。在行业整体去杠杆背景下,新的起跑线已出现,具备高质量周转的类万科公司或已和其余公司拉开距离,高质量周转=无息负债驱动+非囤地模式,特点是基本盘拥有造血功能而不是靠周期来换账面盈利;短期角度,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能力较强,新业务潜在价值逐步凸显,与同行比估值溢价也不算高;另外,“宝能系”等减持对股价行成的压制或已接近尾端;持续看好公司长期价值且短期兼具性价比,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目标价38.3元/股(对应2020年PE=9X)。
(1)11月销售略有放缓或与推盘节奏和高基数有关。公司今年1-11月全口径销售面积/金额分别为3697万平米/5735亿元,同比分别+2.7%/+5.4%;对应销售均价1.55万元/方,较18年全年+3.3%。其中,公司单月全口径销售面积/金额分别为365万方/545亿元,同比分别+2.5%/-6.5%,单月销售增速弱于top10龙头房企均值,销售略有放缓或与推盘节奏和高基数有关;预计全年大概率仍能实现个位数增长,大体符合预期,公司“基本盘”维持稳健增长态势。
(2)权益拿地力度并未减弱,节奏上看土地市场降温的3季度是补货高点,11月拿地偏少但多数位于一二线。根据月度拿地公告,1-11月公司累计新增全口径计容建面/总地价分别为3758.6万平/2201.9亿元,对应楼面均价约0.59万元/平;从“拿地额/销售额”看拿地力度,1-11月累计录得38%,低于去年全年42%的水平,但1-11月拿地权益比较去年全年提升了23PCT至76%,也即权益拿地力度较去年并未减弱;从节奏上看,上半年土地市场局部过热时适当收敛,三季度土地市场降温后积极补货,进入四季度又有所收敛,11单月拿地偏少但超75%位于一二线核心城市(计容建面口径);看地价房价比(楼面均价/销售均价),年中是高点,下半年有所回落,1-11月累计约37.4%,跟过去3年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也即潜在盈利能力或仍将不错。整体来说,截至11月,公司可售建面约1.15亿方,可售货值1.7万亿元,按12个月滚动销售测算可供开发2.6年,延续高周转特点。
(3)负债率低位,财务结构稳健。截至Q3末,公司账面有息负债约2300亿元,有息负债规模较18年底略有减少,但受三季度积极拿地补货等影响在手现金较明显下降,进而导致19Q3净负债率较18年底提高25PCT至50%,但仍位于行业较低水平;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手现金1072亿元,对即期有息负债的保障倍数仍高达1.8倍,财务结构稳健。
投资建议:1-11月销售额低增长,权益拿地并未减弱且踩点精准。行业整体去杠杆背景下,新的起跑线已出现,具备高质量周转的类万科公司或已和其余公司拉开距离,高质量周转=无息负债驱动+非囤地模式,特点是基本盘拥有造血功能而不是靠周期来换账面盈利;短期角度,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能力较强,新业务潜在价值逐步凸显,与同行比估值溢价也不算高;另外,“宝能系”等减持对股价行成的压制或已接近尾端;持续看好公司长期价值且短期兼具性价比,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目标价38.3元/股(对应2020年PE=9X)。
风险提示:股权结构不确定性导致的股价波动性风险、长效机制落地超预期、公司销售去化率不及预期。
长安汽车
自主新品表现亮眼,11月销量逆势大增
公司发布11月销量快报,公司销售17.6万辆(同比+9.2%),销量同比连续下滑18个月后首次转正,表现显著优于行业,其中长安自主品牌8.9万辆(同比+24.6%),长安福特1.9万辆(同比-23.1%),长安马自达1.3万辆(同比+12.6%)。预计随着长安福特、长安乘用车品牌迎来新车周期,长安马自达引入CX-3,转让长安PSA股权,长安新能源引入战投,自主与合资公司都将迎来改善。乘用车市场有望逐步回暖,行业与公司共振,公司销量与业绩有望迎来拐点。预计公司2019-2021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2元、0.63元和1.10元,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自主品牌新品增长强劲,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回升。根据中汽协数据,2019年11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5.4%,降幅进一步收窄;公司销售17.6万辆,同比+9.2%,环比+7.5%,表现显著优于行业。11月公司自主品牌销售8.9万辆,同比+24.6%、环比+10.4%,主要受7月起陆续上市的CS35PLUS的1.4T车型、CS75PLUS、逸动新车型、CS55中期改款拉动。11月CS75系列销售27,220万辆,同比+126.2%,环比+8.1%,其中CS75PLUS月销量突破19,320万辆,环比+10.9%;全新CS35PLUS销售15,920辆,同比+133.0%,环比+21.0%;CS55PLUS上市首月销售10,783辆;逸动销售10,102辆,同比+8.1%,环比+10.7%,自主新品销量均表现亮眼。受益于车型结构提升与大力降本,自主品牌Q3毛利率提升至18.8%,环比改善明显,实现扭亏为盈。预计随着2020上半年逸动中改款、全新CS65上市,公司车型结构改善,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
长安福特新品即将密集上市,业绩有望迎来拐点。长安福特11月销售1.9万辆,同比-23.1%,降幅进一步收窄,环比+2.4%。2019年底或2020年初全新ESCAPE与林肯国产化首款车型Corsair上市,2020年福特探险者、林肯飞行家、2021年蒙迪欧换代、林肯航海家国产化车型也将推出。根据长安福特三年振兴计划,未来三年将至少投放18款新车,使长安福特重回优秀(其“优秀”定义为年销量重回百万级别,排名回到合资企业4-5名的位置)。NSND将销售策略调整为“以销定产”,大幅缓解经销商库存和经营压力。预计随着长安福特新车陆续上市,销量有望快速增长,实现扭亏为盈,利润重回高增长轨道。
长安马自达将引入CX-3,转让长安PSA股权、长安新能源引入战投助力减亏。长安马自达11月销售1.3万辆,同比+12.6%增幅转正,环比-1.1%;第三款国产化SUVCX-3有望于2020年引入,填补小型SUV空白,推动销量与盈利能力回升。公司将出售持有的长安PSA50%股权,长安新能源引入四家战略投资者,公司持股降至49%,有助于减少亏损。乘用车市场后续基数较低,春节时间较早,预计销量有望逐渐回暖。行业有望复苏加之长安福特、长安乘用车品牌迎来新车周期,长安马自达引入新车,转让长安PSA股权,自主与合资公司都将迎来改善,行业与公司共振,盈利弹性较大,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估值
预计公司2019-2021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2元、0.63元和1.10元,考虑到长安自主与长安福特销量和盈利有望回暖,林肯将实现国产化,公司当前PB仅约为1.0倍左右,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1)车市竞争加剧,销量及盈利能力低于预期;2)新车销量低于预期。
三一重工
拟收购三一汽车金融公司,有助提升竞争力、推进国际化进程
事件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9.8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持有的三一汽车金融公司91.43%股权,对应评估价值为42.2亿元,拟交易金额为39.8亿元。此次收购有利于推动公司向“制造+服务”转型,同时汽车金融资质稀缺(全国仅25家),与公司的主业契合度大,对公司推进国际化战略意义重大。
点评
三一汽车金融公司主要面向工程机械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根据评估,三一汽车金融的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46.2亿元,三一集团持91.43%股权对应42.2亿元,交易对价39.8亿元。截至2019年10月,三一汽车金融公司净资产29亿元,1-10月份净利润8394万元。三一集团承诺,汽车金融公司目前应收账款净值9.2亿元若因质量或回款风险受到损失,会对损失部分予以补足。
此次收购有助于推动公司向“制造+服务”转型,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减少关联交易、提高盈利能力
收购后公司将为经销商与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和融资等一揽子解决方案,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产品与服务竞争力。对标国际龙头卡特彼勒、小松的业务结构,推动公司向“制造+服务”转型。
收购三一汽车金融可帮助建立与完善各产品海外销售的融资渠道,加快海外风控模型、海外融资人才等核心金融能力的建设,促进海外工程机械销售所需的金融配套支持,有效降低公司及客户的海外融资成本。同时,有利于培养海外融资及商业保理等业务人才。
当前汽车金融业务主要服务于三一重工及其产业链,收购三一汽车金融减少关联交易。根据三季报,公司在手现金高达193亿(货币资金138亿+可交易金融资产55亿),通过金融公司也可以提升这部分现金的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挖掘机、汽车起重机销量月度增速不断超预期,公司龙头地位强化。预计2019-2021年净利润113/134/149亿元,同比增长84%/19%/11%,复合增速为31%。EPS为1.34/1.60/1.77元,对应PE为12/10/9倍。给予公司2020年12倍PE,合理市值1610亿元,6-12月目标价19.22元。
风险提示
基建地产投资不及预期;部分产品行业销量下滑风险。
星宇股份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产品LED升级,全球化进程开启
公司是国内汽车车灯系统龙头,市占率仅次于华域视觉。公司技术储备雄厚,受益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核心客户的车灯LED技术升级,单车配套价值量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对国内日系客户渗透开始加速,公布欧洲建厂计划开启全球化进程,未来发展空间可期。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1年EPS为2.71/3.34/4.00元,给予公司2020年30倍的估值,对应目标价100.20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是国内汽车车灯龙头。公司专注乘用车灯具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2018年车灯业务营收占比达89%,主要配套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海大众等国内主流整车厂。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0.74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归母净利6.11亿元,同比增长30.0%。2009年至今,公司营收保持高速增长,10年CAGR达25.2%,公司归母净利CAGR为22.7%。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周八斤、周晓萍父女,合计持股比例达57.1%,对公司控制权稳定,决策效率高。2019年,公司公告将投资4.7亿元在塞尔维亚建厂,进军欧洲市场。
车灯是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黄金赛道。汽车车灯是汽车零部件中单车价值最高的系统之一,主流配置单车价值在1500-3000元区间,仅次于发动机变速箱和座椅总成。根据GlobalMarketInsights,2017年车灯行业全球市场规模约为303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426亿美元。车灯行业空间持续扩容,主要系车灯光源和智能化技术不断升级,车灯LED化将推动单车价值量提升1500元以上,车灯智能化(ADB)将推动单车价值量提升4000元以上。车灯行业技术壁垒高,全球行业集中度较高,CR5在70%以上。随着小糸出售上海小糸股权,法雷奥收购市光,行业格局整合的背景下优质车灯企业有望实现借势扩张。
公司技术储备雄厚,受益客户产品升级。公司注重研发投入,累计授权专利数为60项,远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公司是国内最早量产LED车灯的企业,智能大灯技术储备领先。公司受益于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的新产品周期,探歌、探岳、宝来、速腾、迈腾和卡罗拉新款等车型均大幅提升LED头灯的配置率,预计公司配套产品的单车价值量提升在1500元以上2019年是公司ADB智能大灯业务的元年,公司获得的一汽轿车ADB智能头灯项目迎来量产,实现ADB智能大灯量产项目零的突破。随着ADB智能大灯量产能力初步具备,公司有望借势实现对其他客户的配套突破,在ADB产品上实现向合资品牌客户的渗透。
客户跨越式升级,全球化进程开启。公司的核心客户从自主品牌(一汽、奇瑞等),逐渐升级为合资品牌(一汽大众、奥迪和一汽丰田等),且公司已大量配套奥迪车型(A3、Q3、Q5等),全球配套宝马(2系),获得北京奔驰订单,客户群体不断向中高端品牌渗透,实现了“自主—合资—豪华”的跨越式升级。2019年,公司公告在塞尔维亚的建厂计划,进一步渗透大众、宝马和戴姆勒等重要客户。从中短期看,公司的成长来自于国内市占率的进一步提升;中长期看,公司在欧洲等海外市场继续渗透核心客户,开启全球替代外资进程。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车灯业务营收有望超过100亿元,2030年有望超过150亿元。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车灯技术升级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研发技术领先,产品不断升级,全球化进程开启,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1年EPS为2.71/3.34/4.00元,对应PE估值为31/25/21倍。考虑公司国内车灯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全球化进程开启;技术研发储备丰厚,产品跟随客户不断升级,拉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未来新项目订单充沛,加速核心客户渗透和新客户拓展,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估值为2020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100.20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锐科激光
国产龙头顺势而为,关注后续盈利改善
密切跟踪景气度变化,国产激光器实现逆势替代。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10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4369台/套,产量同比增速经历近一年下滑后首次转正至1.7%。2020年随着汽车、电子产业的利润变化和投资企稳,通用自动化装备的需求降幅有可能收窄。在整个通用自动化行业需求疲软的环境下,锐科激光下游渗透率和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根据IPG财报,其中国区收入规模持续萎缩,国内市场竞争放缓,光纤激光器段价格竞争有望呈现结构性改善,尤其是中低功率激光器竞争趋缓,未来随着需求探底回升,锐科激光毛利率有望企稳抬升。
锐科激光:国内龙头,顺势而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1%,受盈利水平下降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3%。随着后续原材料价格下降及自制比率提升,盈利水平有望触底回升。根据公司官网,10月25日锐科激光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正式成立。公司将大力加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10月30日公司承担的光栅及特种光纤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表明公司在实现了泵浦源自制后,又在光栅和特种光纤领域再度取得自制突破,这将有效促进公司原材料成本不断优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19-21年公司EPS分别为2.02/2.67/3.40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52/40/31倍。在国内下游景气复苏、国产激光器份额不断提升的推动下,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未来收入保持增长的情况下盈利水平有望恢复。我们维持公司20年40x的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106.73元/股,继续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5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