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以才引才的“余姚现象”

以才引才的“余姚现象”

本报记者 邹建锋

截至目前,余姚全市高端人才总数达6500人,其中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专家76人、省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34人,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7个,人才工作考核连续八年获得省优秀、累计七年获得宁波市金奖……

这是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2019中国·宁波余姚“河姆智谷”国际人才科技洽谈会上了解到的最新数据。与这组数据对应的,则是以才引才的“余姚现象”。

“软实力、硬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浙江省余姚市委书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奚明这样表示。

人才“磁场”

12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2019中国·宁波余姚“河姆智谷”国际人才科技洽谈会“中东欧项目合作对接”专场。乌克兰工程院院士弗拉基米尔·图罗夫、波兰国家科学院院士雅努什·斯坦尼斯拉夫·利普斯基、俄罗斯Ver? baaudio公司CEO基里尔·沃龙佐夫、萨格勒布Ul tra Stop d.o.o公司负责人泽尔科·谷洛齐等十多位来自欧洲的科学家和科技企业负责人与余姚本地的企业、产业集群、创新平台负责人分列两排坐席,面对面进行项目交流和对接。

虽然配备了两位同传译员,但是与会者的语速和诸多专有名词显然让翻译应接不暇。代表余姚企业出席活动的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CMP产品总监相红旗博士等在发言时特意把一些难译的词汇同时用中文和英文进行阐述。双方的交流和洽谈因而格外顺畅。

“如果是一年前,相博士可能还作为‘客人’坐在对面。”主持对接会的余姚市委人才办负责人对记者打趣道。原来,相红旗曾在一家国际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用化学机械抛光耗材龙头企业就职十多年,于2018年回国落户余姚。

今年,相红旗的团队和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CEO夏波博士的团队一起入围浙江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重点推荐对象。据悉,宁波市今年共有10个县市区的6个团队入围,其中余姚市就占两席。

据解到,作为国际顶尖的新材料专家,相红旗能够引进到余姚,离不开姚力军博士和他创办的江丰电子。目前相红旗不仅是全职落户,而且还在姚力军博士的支持下创办了宁波赢伟泰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夏波曾在德州仪器、中星微电子美国分公司等知名企业担任重要职务。2017年他应邀到余姚考察,发现当地已经形成以江丰电子、舜宇光电、甬矽电子等为龙头的半导体产业链,加上当地朋友的鼓励和资金支持,从事集成电路SoC芯片设计的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很快落户余姚市千人计划产业园。该公司于2018年3月获得融资,并且于2019年4月进行了增资。

2019年以来,余姚市新引育顶尖、特优人才19名,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27个,2个团队被列入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3位专家被列入“省千”重点推荐名单,8个项目入选宁波“3315系列计划”,新接收高校毕业生1093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451人。余姚人才“磁场”的效应进一步体现。

以才引才在12月2日举行的余姚“河姆智谷”国际人才科技洽谈会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天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业4.0研发项目中心主任杨军等5位来自北美、日本、英国的顶级专家被聘任为余姚市引才大使,该市的“大使”队伍持续扩大。

记者了解到,“引才大使”对于余姚吸引高端人才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其中的典型代表是2005年落户余姚的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专家姚力军博士。他创办的江丰电子潜心研发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用超高纯度溅射靶材(靶材是用于制造芯片互联导线的关键材料)。经过十余年创业,2017年6月江丰电子成为余姚首家登陆A股创业板的高层次人才企业,也是浙江全省十余家高层次人才企业上市公司之一。

在技术攻关过程中,姚力军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多位顶级人才,并直接促成了余姚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的高端集聚。如今,余姚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横向相关产业,已经拥有潘杰、吴景晖、易骛文、相红旗等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专家,形成了铜、铝、钛、钼、钽等靶材的整条产业链,在国际半导体材料产业也独树一帜。

此外,姚力军还帮助余姚引进当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须的各类顶尖人才。譬如曾经担任世界500强企业美国ABB公司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的甘中学博士。

甘中学是首批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专家之一,由他领衔的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自2017年9月在余姚创办以来,迄今已引进10多位“千人”级专家,其中不少已经创办公司落户余姚。

姚力军博士不仅帮助余姚直接引进了近20位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而且这些人才又相继引来了100多位高层次人才和37个科研团队。这种高层次人才抱团落户县级城市的“余姚现象”在全国也不多见。

人才生态

在余姚采访期间,记者还注意到该市的多项“第一”或“唯一”:2009年,余姚被中组部确定为浙江省县级市唯一的人才工作联系点,成立于2013年5月的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是省内首个“千人计划”产业园,于2014年6月在李克强总理和意大利伦齐总理见证下签约设立的中意宁波生态园则是浙江省唯一的国际合作生态园。

余姚以引进和培养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推进人才战略,特点是起步早、力度大,全力打造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最佳生态。

早在2012年,余姚就在浙江省内率先推出创业扶持资金、创业种子基金、银行贴息贷款等“3个500万”政策,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有项目无资金难题,5年来已对40多个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近4亿元支持。2017年,“3个500万”提档升级为“4个500万”。还推出“才·富”合作基金,建立了总规模达64亿元的河姆渡智能制造产业基金。

在平台建设方面,继“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之后,余姚市正筹划将中意宁波生态园打造为该市第二个“千人计划”产业园。同时,随着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中东欧国际科技创新成果转移中心、哈工大(宁波)智慧科技产业园、智能光电小镇、机器人智谷等各类科研和双创平台纷纷落户,各路才俊在余姚的成长和创业空间不断扩大。

此外,余姚市以立体式服务优化“生活、创业、发展”整体环境的举措也使得众多才俊在余姚获得了家的感觉。“言出必行,有求必应,服务到位。”这是记者在余姚采访高端人才时多次听到的评价。

在“抢人大战”风起云涌的当下,“余姚现象”对人才的引、育、留、用给出了一个值得参考的重要答案:必要投入和精准扶持不可少,人才生态更重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4737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