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碧报道
在经历了10月份信贷社融投放回落之后,11月信贷社融情况有所好转。央行最新发布的11月金融数据和社融增量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38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5万亿元,同比增加1501亿元;广义货币(M2)增速环比增速8.2%,下降0.2个百分点。
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朱微亮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比10月社融数据,超过预期。纵观全年数据,11月社融呈平稳态势。
此前市场预计,11月份的新增信贷规模在1.2万亿元至1.35万亿元区间。实际人民币贷款1.39万亿元的数据,略高于预期。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83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14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8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 679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0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74亿元。
在知名财经评论员司徒正襟看来,11月信贷社融数据,反映的是宏观经济压力。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加,长短期贷款均有所改善。社融金额和资本总量的进一步提高,意味着企业端解决了现金流不足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有了新进展。
在朱微亮看来,新增贷款规模数据可观。从结构来看,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票据贷款、中长期企业贷款、居民房地产贷款等方面。
除了新增信贷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回暖。数据显示,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2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05亿元。新增社融规模高于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189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133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49亿元,同比少减53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59亿元,同比少减35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73亿元,同比多减21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71亿元,同比多增69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696亿元,同比少122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净减少1亿元,同比少减33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24亿元,同比多324亿元。
司徒正襟认为,11月新增信贷规模增加,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金融下乡力度增加,11月消费贷款增长强劲等。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6.14万亿元,同比增速从10月末的8.4%下降至8.2%。狭义货币(M1)余额56.25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4万亿元,同比增长4.8%。当月净投放现金578亿元。
“用地方债务置换来解释‘贷款上升但M2下降’,实际上不是11月所独有。”蓝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赵博文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今年以来一直出现企业贷款很高,但企业存款较低的情况。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企业很难继续通过“非标”融资,监管“开正门堵偏门”导致银行表内资产端扩张较快,但负债端变动不大。二是能拿到贷款的央企、国企,真正拥有实体经济投资的依然不多,很多企业存款仍会以购买理财或资管产品的形式回流银行,这也是近几个月非银存款上升速度远超季节性的原因。
朱微亮表示,从去年3月开始到目前,信贷规模增速高于M2增速,已经属于常见现象。受2018年M2高增速影响,今年M2增速被抑制,略有降低,整体平稳。从目前的各项经济数据指标看来,宏观经济好过年初市场预期,呈现回暖的态势,预计明年M2也会有所好转。
司徒正襟表示,M2增速基本平稳,回落0.2个百分点。原因可能在于货币发行后,未能及时通过投资行为转入到流通市场,出现短期滞胀。
记者注意到,近期监管频频传递推动银行信贷扩张的信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11月19日召开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上指出,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随后银保监会召开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要求实现今年制造业全部贷款、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的余额均明显高于上年。
中金宏观研究报告指出,随着12月及明年1季度社融基数明显走高,若要保持社融增速平稳,需要逆周期调节持续发力,尤其是新一轮地方专项债尽早快速发行。
司徒正襟认为,全年社会融资增加的同时,还面临企业资金流动性影响,尤其是因贸易形势复杂导致经营性企业外汇储备不足,部分外贸进出口企业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对冲来减缓现金流压力。未来一段时间,社会融资总额会稳步上升,总体的负债率和宏观负债比重会增加。
赵博文表示,2020年的贷款和社融增速,主要依赖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宽松力度。根据上周政治局会议定调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明年制定GDP 增速可能依然定在6%以上,则政策托底的压力就会更大,也将导致货币和财政政策宽松的力度更大。2020年或将成为信用重建的“元年”,金融数据将企稳回升。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4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