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孙正义的儿时教育显然是成功的。
一个儿童的教育从来都是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合作的,在家庭教育中,孙正义的父亲是一位至关重要的人。孙三宪当时依然在为了整个家庭而疲于奔命,很少有时间能够陪在孙正义身边。但是在仅有的一点时间内,孙三宪还是用他独特的"孙氏天才教育法"影响了孙正义一生。
所谓"孙氏天才教育法",是指孙三宪经常夸赞儿子孙正义为天才的一种夸张式的鼓励教育法。
后来孙正义不论是在美国求学还是经营软银的过程中,都曾经放出不少狂言,在日本他甚至有"吹牛大王"的绰号,但是很明显这些吹出去的牛最后都实现了。孙正义这种"我一定行。我是天才,一定可以成功"的自信就来自于父亲的"天才教育法"。
也许是因为呆在孙正义身边时间太少的缘故,以至于父亲孙三宪在实行他独创的"天才教育法"时,有些不顾情形地给孙正义盲目"点赞"。
至今孙正义依然记得自己刚刚会数数没多久,父亲仅仅是听到孙正义数出了"一、二、三……",都会大惊小怪地叫道:"哎呀,我的儿子不就是个天才嘛!"
最好笑的是,当年孙三宪为了安慰孙正义不能做小学老师,竟然再次从他的"天才教育法"中找到依据:"虽然小学老师是个不错的理想,但是我的儿子可是个造福全人类的天才,所以,还是别做小学老师了。"
当问起父亲为什么总是这样不顾事实地夸赞孙正义时,他认为只要不停地说自己的孩子是天才,那么也许孩子们真的会因此把自己当做无所不能的天才。
"只要我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坚决不满足于普通,因为我是全日本第一的天才。"而孙正义后来形成的超人自信就是小时候父亲种下的种子,"虽然最初拥有的只是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但是人生就这样上路了。"
事实上,在父亲全面开他展的"天才教育法"之前,孙正义曾经并不是很懂事。
他从来不把作业带回家,每天傍晚要放学时,孙正义总是苦等放学铃,只要放学铃一响,孙正义就"嗖"地没影了。他总是那样贪玩,不到天黑不会回家,作业也只是第二天早晨赶到学校完成。后来奶奶看不下去,批评了孙正义,但是孙正义却和奶奶顶了嘴。
父亲知道后,对孙正义呵斥到:"你怎么能和奶奶顶嘴呢,没有奶奶哪里来的你。"谁知道孙正义的牛脾气也被激发了出来,他反问父亲道:"难道爸爸小时候就没做错过吗?没有和奶奶顶过嘴吗?"父亲被他追问得说不出话来,只能抬腿上楼。孙正义却不依不饶,一路追着父亲追问,最后孙三宪只能承认自己小时候也顶过嘴。
经过这样的事情,孙三宪意识到儿子已经长大,不能采用打压式的批评教育,而是该采用正面积极的"天才教育法"。
正是受到父亲长期鼓励,孙正义开始重视他人的赞赏,以至于后来孙正义像变了一个人,拼命地学习,只为得到老师、同学和家人的一句夸奖。
有一年全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孙正义却不想出去,一心呆在屋里学习,母亲担心儿子会不会读书太狠读成书呆子,而孙正义内心的想法却只是为了得到父亲奖励的小红花,这样就可以挂满自己的房间。
等到长大,父亲的鼓励早已根植于孙正义的心底,他也认同"自己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这样的想法。
在刚成立软银的日子里,虽然仅仅有两名兼职,但是他却放出豪言:"五年后我们的营业额要达到100亿日元,10年后达到500亿日元。相信我们有朝一日营业额一定会以万亿为单位。"很快,两名兼职就被这个盲目自信的"疯子"吓走了,但是孙正义却实现了曾经的"疯言疯语"。
回首当初父亲的一声声惊呼,孙正义明白父亲的苦心,"我的父亲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父亲,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不能常常陪着我,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他都会比较激动。"
在孙正义眼中,父亲与爷爷不同。爷爷吃一辈子苦,漂洋过海来到日本,生活的重担早已让他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木讷。
但是父亲完全不同,父亲就像是一个一直在燃烧的火团,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热情高涨。虽然父亲也早早地辍学走上社会,但是他没有被生活压垮,反而越挫越勇,逐渐带领孙家走向社会中产阶级。这在孙正义眼中是了不起的成就,以至于后来孙正义提起父亲是总说:"我不是孙三宪二代,我是1.5代的孙三宪,因为我离他更近,继承的东西也更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36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