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是期望孩子出人头地,幼儿园的时候期望孩子天天开心健康成长;小学时期望孩子分数双百不落人后;中学时期望孩子考上名牌出人头地。可以说,父母的期望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家长的期望又是一把双刃剑,“左右”着孩子的成长。
今天我们和家长聊聊如何让期望变成孩子的动力。
一、家长要学会正视现实和期望的差距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孩子的成绩以及天赋也会有所不同。而家长如果一味的追求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要比小明强,不比小光差的话。这种期望就是强制性期望,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无效期望,因为这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压力,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爱攀比,甚至出现过早的逆反和厌学情绪。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要成绩好,什么都包办代替。而孩子呢,就会对家长越来越有依赖性,独立能力也越来越差。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行为,就会形成鲜明的反差。
家长要学会正视现实和期望的差距,让他们无缝匹配。合理的、适度的期望有助于唤起孩子的进取心,激发孩子潜能和创造力。
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张弛有度
很多家长都不厌其烦地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形成对孩子的期望,替孩子设计一步一步的人生轨迹,甚至未来的美好宏图。甚至有些时候,这些期望也会成为家长间谈资的攀比,你打算你儿子以后干啥?我打算我儿子以后考清华当科学家。我打算让我女儿上电影学院,将来当个明星。……而这些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和压力,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这种期望只会是负面大于正面。
家长应该知道的是,很多成功有很的因素决定的,而不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如果家长对孩子有期望之时,先评估下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又在哪里,父母的期望正好匹配孩子的这些特点,又根据孩子的成长轨迹张弛有度,孩子也会按照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做到自己的期望。
三、家长的期望不要只局限于成绩
我们平时可以注意到,从家有小学生开始,就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锁定在孩子的成绩上。而其他呢,则不管不顾。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以为自己只有成绩好才叫成功,成绩差就叫失败。学业成绩成为评价孩子是否有出息的标准。但其实,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有很多评价标准,条条大路通罗马,家长的期望如果不只局限于成绩,相信孩子也会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四、给孩子创造轻松的家庭环境
其实,要想让家长的期望变成现实,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有足够的动力,也就是兴趣和内驱力,而这些大都源于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成为生活主动的参与者,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主动参与的习惯,才能给孩子的成功注入无穷的动力。
五、让孩子也有自己的期望
家长可以对孩子有期望,那从平等的角度,也可以让孩子对家长有所期望,对自己有所期望。有时,孩子的期望与大人的期望无法想比,甚至微不足道。比如,期望爸爸妈妈周末带自己玩,期望爸爸不加班,期望爸妈不和别人比较等……,有时,家长满足孩子的这些期望,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归属感,幸福感,学习和生活也就更有动力。
总之,对自己孩子可观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的期望会更合理,创设良好轻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对生活有更多的参与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做好沟通的家长,做孩子期望那样的家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也许你的期望会超出你的期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94575.html